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0.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0.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0.4 研究路线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广利油田油层地质概况 | 第13-21页 |
1.1 油藏地质特征 | 第13-15页 |
1.1.1 勘探开发简况 | 第13-14页 |
1.1.2 前期研究成果 | 第14页 |
1.1.3 监测资料录取情况 | 第14-15页 |
1.2 油藏地层特征 | 第15-21页 |
1.2.1 地层特征 | 第16-17页 |
1.2.2 地层对比 | 第17-20页 |
1.2.3 构造形态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广利油田储层概况 | 第21-25页 |
2.1 储层发育特征 | 第21-24页 |
2.1.1 岩矿特征 | 第21页 |
2.1.2 沉积相研究 | 第21-23页 |
2.1.3 储层特征 | 第23-24页 |
2.1.4 储层分布 | 第24页 |
2.2 流体性质及温压系统 | 第24-25页 |
2.2.1 流体性质 | 第24页 |
2.2.2 温压系统及天然能量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广利油田油层井网概况 | 第25-34页 |
3.1 储量计算及评价 | 第25页 |
3.2 油田开发简历及开发现状 | 第25-26页 |
3.3 开发效果评价 | 第26-30页 |
3.3.1 含水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 第26-27页 |
3.3.2 存水率、水驱指数曲线 | 第27-28页 |
3.3.3 采收率评价 | 第28-30页 |
3.4 储量动用状况评价 | 第30-31页 |
3.4.1 平面储量动用状况 | 第30页 |
3.4.2 纵向上储量动用状况 | 第30-31页 |
3.5 井网状况评价 | 第31-33页 |
3.6 能量状况评价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广利油田油层井网存在问题和剩余油研究 | 第34-44页 |
4.1 剩余油研究 | 第34-38页 |
4.1.1 精细地质研究 | 第34-35页 |
4.1.2 利用开发测井解释资料结合生产资料综合分析 | 第35页 |
4.1.3 数值模拟研究 | 第35-38页 |
4.2 潜力分析 | 第38-40页 |
4.2.1 平面剩余油分布 | 第38页 |
4.2.2 纵向剩余油分布 | 第38-40页 |
4.3 开发技术经济政策研究 | 第40-44页 |
4.3.1 经济极限参数研究 | 第40-41页 |
4.3.2 层系适应性评价 | 第41-42页 |
4.3.3 井网适应性评价 | 第42页 |
4.3.4 合理注采比测算 | 第42页 |
4.3.5 注水能力确定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广利油田油层井网调整方案部署 | 第44-47页 |
5.1 调整原则 | 第44页 |
5.2 方案优化部署 | 第44-45页 |
5.3 调整工作量 | 第45页 |
5.4 开发指标预测 | 第45-46页 |
5.4.1 单井产能的确定 | 第45页 |
5.4.2 递减率的确定 | 第45页 |
5.4.3 主要指标预测 | 第45-46页 |
5.5 监测方案及实施要求 | 第46-47页 |
5.5.1 监测方案 | 第46页 |
5.5.2 实施要求 | 第46-4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