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27页 |
1.1 海洋水色遥感器 | 第11-13页 |
1.1.1 海洋水色遥感概念 | 第11页 |
1.1.2 海洋水色遥感器的特点 | 第11-12页 |
1.1.3 海洋水色遥感器的发展 | 第12-13页 |
1.2 成像光谱技术 | 第13-23页 |
1.2.1 成像光谱技术概念 | 第13-14页 |
1.2.2 成像光谱仪类型 | 第14-17页 |
1.2.3 国内外可用于水色遥感的成像光谱仪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4 应用于水色遥感的成像光谱仪的未来趋势 | 第21-23页 |
1.3 光学遥感仪器杂散光问题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1.3.1 杂散光来源及危害 | 第23页 |
1.3.2 杂散光的软件分析 | 第23-24页 |
1.3.3 杂散光抑制设计 | 第24页 |
1.3.4 图像处理方法进行杂散光校正 | 第24-25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25-27页 |
2 成像光谱仪系统方案介绍 | 第27-41页 |
2.1 成像光谱仪系统指标与通道配置 | 第27-29页 |
2.1.1 系统指标 | 第27页 |
2.1.2 通道配置 | 第27-29页 |
2.2 系统设计方案介绍 | 第29-38页 |
2.2.1 面阵探测器 | 第31-34页 |
2.2.2 分光组件 | 第34-35页 |
2.2.3 前置光学系统 | 第35-37页 |
2.2.4 消二级光谱滤光片 | 第37-38页 |
2.2.5 电子学系统 | 第3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3 成像光谱仪杂散光特性分析及其影响 | 第41-65页 |
3.1 成像光谱仪杂散光现象 | 第41-44页 |
3.1.1 图像中目标串扰现象 | 第41-42页 |
3.1.2 目标对其他像素点的影响 | 第42-44页 |
3.2 问题定位与分析 | 第44-49页 |
3.2.1 对于前置镜头的分析和试验 | 第44页 |
3.2.2 面阵CCD及驱动电路分析和试验 | 第44-47页 |
3.2.3 消二级谱滤光片(OBF)影响分析 | 第47页 |
3.2.4 分光组件的分析和测试 | 第47-49页 |
3.3 使用改进型分光组件后外场图像的杂散光表现 | 第49页 |
3.4 成像光谱仪杂散光特性分析 | 第49-62页 |
3.4.1 线扩散函数与杂散光的关系 | 第49-50页 |
3.4.2 杂散光分布测量 | 第50-51页 |
3.4.3 杂散光分布特征 | 第51-62页 |
3.5 系统的杂散光系数 | 第62-6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4 成像光谱仪杂散光校正 | 第65-79页 |
4.1 利用图像复原法校正杂散光 | 第65-73页 |
4.1.1 图像退化及杂散光影响 | 第65-67页 |
4.1.2 图像复原与杂散光校正 | 第67-69页 |
4.1.3 利用图像复原算法法校正杂散光 | 第69-73页 |
4.2 利用矩阵法校正杂散光 | 第73-77页 |
4.2.1 矩阵法校正原理 | 第73-75页 |
4.2.2 杂散光矩阵法校正结果 | 第75-7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5 星上杂散光校正前预处理—饱和白云信号的恢复 | 第79-95页 |
5.1 海洋遥感图像中云的影响 | 第79-80页 |
5.1.1 高亮云的杂散光影响 | 第79-80页 |
5.1.2 高亮白云信号的饱和 | 第80页 |
5.2 目标信号饱和恢复的原理 | 第80-83页 |
5.2.1 面阵CCD的拖尾效应以及拖尾校正通道的设计 | 第80-82页 |
5.2.2 拖尾通道与工作通道响应的线性关系 | 第82-83页 |
5.3 不同光源下的工作通道与拖尾通道的关系 | 第83-89页 |
5.3.1 积分球光源下两者间关系及饱和数据的恢复 | 第84-88页 |
5.3.2 太阳光源下饱和恢复的可行性分析 | 第88-89页 |
5.4 全视场图像饱和恢复的可行性分析 | 第89-92页 |
5.4.1 积分球光源下全视场内数据的线性关系 | 第90页 |
5.4.2 太阳光源下全视场数据的线性关系 | 第90-9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2-95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95-97页 |
6.1 总结 | 第95-96页 |
6.2 展望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