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8-10页 |
第二章 公司僵局基本理念分析 | 第10-13页 |
2.1 公司僵局概念及表现形式 | 第10-11页 |
2.2 公司僵局法律救济的必要性 | 第11-13页 |
2.2.1 对公司的危害 | 第11页 |
2.2.2 股东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 第11-12页 |
2.2.3 职工的利益受到损害 | 第12页 |
2.2.4 债权人、公司客户和其他人的利益受到损害 | 第12-13页 |
第三章 我国公司僵局法律救济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 第13-21页 |
3.1 我国公司僵局法律救济概况 | 第13-17页 |
3.2 我国公司僵局法律救济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17-21页 |
3.2.1 现行法律对公司僵局的用语较为模糊 | 第17-18页 |
3.2.2 将股东知情权和利润分配请求权受侵害排除在解散公司之诉之外 | 第18-19页 |
3.2.3 公司僵局诉讼中没有设计过错赔偿制度 | 第19-20页 |
3.2.4 缺乏公司僵局替代机制 | 第20-21页 |
第四章 国外法律对公司僵局的救济概况及启示 | 第21-23页 |
4.1 外国公司僵局法律救济制度分析 | 第21-22页 |
4.2 外国公司僵局法律救济制度的启示 | 第22-23页 |
第五章 我国公司僵局法律救济和完善对策 | 第23-28页 |
5.1 预防公司僵局的措施 | 第23页 |
5.1.1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章程 | 第23页 |
5.1.2 对表决权方面的限制 | 第23页 |
5.2 公司僵局立法救济的完善对策 | 第23-26页 |
5.2.1 设置强制公司分立制度 | 第23-24页 |
5.2.2 设置股权强制收购制度 | 第24-25页 |
5.2.3 设置股东除名制度 | 第25页 |
5.2.4 建立第三方介入制度 | 第25页 |
5.2.5 其他措施 | 第25-26页 |
5.3 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的完善对策 | 第26-28页 |
5.3.1 对提起公司解散之诉原告的股东资格予以限制 | 第26-27页 |
5.3.2 建立股东恶意诉讼赔偿制度 | 第27页 |
5.3.3 细化公司解散之诉的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规定 | 第27-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