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丝路文化资源整合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1.研究内容 | 第15页 |
2.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一、丝路文化资源整合的基本理论 | 第19-25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19-22页 |
1.丝绸之路 | 第19页 |
2.文化资源整合 | 第19-22页 |
(二)基础理论 | 第22-25页 |
1.点轴理论 | 第23页 |
2.产业集群理论 | 第23-24页 |
3.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4-25页 |
二、陕西丝路文化资源整合现状分析 | 第25-41页 |
(一)陕西丝路文化资源整合的总体态势 | 第25-35页 |
1.陕西丝路文化资源的总体分布 | 第25-32页 |
2.陕西丝路文化资源的整合成果 | 第32-35页 |
(二)陕西丝路文化资源整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7页 |
1.缺乏统筹性战略规划指引 | 第35页 |
2.分散化竞争致使整合乏力 | 第35-36页 |
3.同质化文化产品结构单一 | 第36页 |
4.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缺位 | 第36-37页 |
(三)陕西丝路文化资源整合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1.管理体制臃肿低效 | 第37页 |
2.缺乏配套法律体系 | 第37-38页 |
3.利益主体诉求多元 | 第38页 |
4.资源内部属性制约 | 第38-41页 |
三、国内外文化资源整合的经验借鉴 | 第41-51页 |
(一)国内外文化资源整合的经验借鉴 | 第41-45页 |
1.澳洲大堡礁保护性开发的经验借鉴 | 第41-42页 |
2.英国哈德良长城线性文化资源整合的经验借鉴 | 第42-44页 |
3.西塘古镇政府整合行为的经验借鉴 | 第44-45页 |
(二)成功经验的重要启示 | 第45-51页 |
1.把握整合关键 | 第45-46页 |
2.理清整合关系 | 第46-51页 |
四、陕西丝路文化资源整合的实践路径 | 第51-63页 |
(一)文化空间的整合路径 | 第51-56页 |
1.空间整合的结构层次 | 第51-54页 |
2.主题资源的线性整合 | 第54-55页 |
3.跨区域合作开发设计 | 第55-56页 |
(二)产业发展的整合路径 | 第56-59页 |
1.泛旅游产业的集群式整合 | 第56-57页 |
2.地方特色产业的嵌入整合 | 第57-58页 |
3.现代新型业态的渐进整合 | 第58-59页 |
(三)管理体制的整合路径 | 第59-63页 |
1.落实一体导向管理模式 | 第59-60页 |
2.构建三层文化管理结构 | 第60-61页 |
3.推进管理过程法制规范 | 第61-63页 |
五、推动陕西丝路文化资源整合的保障措施 | 第63-71页 |
(一)公共平台保障 | 第63-66页 |
1.文化资源联动平台 | 第63-64页 |
2.媒介资源推广平台 | 第64-66页 |
(二)政策规划保障 | 第66-68页 |
1.完善宏观战略规划 | 第66-67页 |
2.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 第67-68页 |
(三)多元融资保障 | 第68-71页 |
1.拓宽社会资金的注入渠道 | 第68页 |
2.完善专项资金的责任落实 | 第68-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