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9-30页 |
1.1 膜生物反应器 | 第19页 |
1.2 再生水 | 第19-23页 |
1.3 胞外聚合物 | 第23-24页 |
1.4 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 | 第24页 |
1.5 纳滤 | 第24页 |
1.6 内分泌干扰物 | 第24-25页 |
1.7 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5-30页 |
1.7.1 课题的背景与来源 | 第25-28页 |
1.7.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8页 |
1.7.3 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2章 A~2/O-MBR系统运行特性与EPS及SMP分析 | 第30-89页 |
2.1 前言 | 第30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7页 |
2.2.1 试验装置与运行 | 第30-31页 |
2.2.2 试验用水 | 第31页 |
2.2.3 EPS和SMP的提取与计算 | 第31-32页 |
2.2.4 分析项目与方法 | 第32-3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7-87页 |
2.3.1 对主要污染物去除的情况 | 第37-41页 |
2.3.2 污染物沿程去除的情况 | 第41-43页 |
2.3.3 污泥浓度的变化 | 第43-45页 |
2.3.4 污泥沉降性的变化 | 第45-48页 |
2.3.5 MFI分析 | 第48-49页 |
2.3.6 EPS和SMP的浓度变化 | 第49-55页 |
2.3.7 EEM分析 | 第55-81页 |
2.3.8 相关性分析 | 第81-84页 |
2.3.9 FTIR分析 | 第84-8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3章 超低压纳滤的运行特性分析 | 第89-104页 |
3.1 前言 | 第89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89-92页 |
3.2.1 试验装置与运行 | 第89-90页 |
3.2.2 试验用水 | 第90-91页 |
3.2.3 分析项目与方法 | 第91-9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92-103页 |
3.3.1 小试DF膜通量与进水条件的影响 | 第92-93页 |
3.3.2 中试DF系统的通量与回收率 | 第93-96页 |
3.3.3 对水质指标的截留情况 | 第96-101页 |
3.3.4 化学清洗及理论结垢分析 | 第101-10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4章 A~2/O-MBR-DF组合工艺的综合评价 | 第104-130页 |
4.1 前言 | 第104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104-108页 |
4.2.1 试验装置与运行 | 第104页 |
4.2.2 试验用水 | 第104页 |
4.2.3 分析项目与方法 | 第104-10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08-128页 |
4.3.1 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情况 | 第108-113页 |
4.3.2 DOM的荧光光谱特征分析 | 第113-123页 |
4.3.3 DOM的紫外特征分析 | 第123-124页 |
4.3.4 EDCs的去除情况 | 第124-126页 |
4.3.5 水质评价 | 第126-12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2-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