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适应性进食及其与体象偏差的相关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2.1 适应性进食 | 第12-17页 |
2.2 现实体象和理想体象 | 第17-20页 |
2.3 适应性进食及现实和理想体象 | 第20-22页 |
3. 研究内容与研究设计 | 第22-25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2页 |
3.4 研究程序 | 第22-23页 |
3.5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3.5.1 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3.5.2 研究工具 | 第24-25页 |
4. 研究一:大学生适应性进食问卷的编制 | 第25-37页 |
4.1 预测问卷的维度构想 | 第25页 |
4.2 预测问卷的项目编制 | 第25-26页 |
4.3 预测问卷的施测 | 第26-32页 |
4.3.1 被试 | 第26-27页 |
4.3.2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27页 |
4.3.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4.4 问卷正式施测 | 第32-37页 |
4.4.1 被试 | 第32-33页 |
4.4.2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33页 |
4.4.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5. 研究二:大学生适应性进食的一般状况 | 第37-46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37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37页 |
5.2.1 被试 | 第37页 |
5.2.2 研究工具 | 第37页 |
5.2.3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37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6页 |
6. 研究三:大学生适应性进食与体象偏差的关系 | 第46-52页 |
6.1 研究目的 | 第46页 |
6.2 研究方法 | 第46-47页 |
6.2.1 被试 | 第46-47页 |
6.2.2 研究工具 | 第47页 |
6.2.3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47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47-52页 |
7. 分析与讨论 | 第52-62页 |
7.1 大学生适应性进食问卷的编制 | 第52-53页 |
7.2 大学生适应性进食的一般状况 | 第53-58页 |
7.3 大学生适应性进食、体象偏差与BMI的关系 | 第58-62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附录 | 第72-75页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