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章 叙事结构的多元探索 | 第13-33页 |
1.1 缀合式团块的叙事结构—以《小武》《站台》《任逍遥》为例 | 第13-19页 |
1.2 树枝型的结构模式—以《世界》为例 | 第19-23页 |
1.3 双线索平行叙事结构模式—以《三峡好人》为例 | 第23-25页 |
1.4 板块组合的结构模式—以《天注定》为例 | 第25-28页 |
1.5 因果线性与段落组合相结合的结构模式—以《山河故人》为例 | 第28-29页 |
1.6 无法解决问题的开放式结尾 | 第29-31页 |
1.7 小结 | 第31-33页 |
第二章 独特的时间与空间选择 | 第33-45页 |
2.1 城乡结合之间,精神的游离与破裂—以《故乡三部曲》和《天注定》为例 | 第33-36页 |
2.2 影像空间中“虚与实”的影像奇观—以《世界》为例 | 第36-38页 |
2.2.1 虚假的表象—世界公园与flash动画 | 第36-37页 |
2.2.2 真实的空间—工地,地下室,旅馆与“故乡”的泥土影射 | 第37-38页 |
2.3 客观化的平民视角下底层人物的卑微呐喊---以《世界》为例 | 第38-40页 |
2.4 情感探索下时空的变化---以《山河故人》为例 | 第40-43页 |
2.5 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叙事语言的个性化 | 第45-57页 |
3.1 空间的多重寓意 | 第45-49页 |
3.2 流行音乐的隐喻功能 | 第49-51页 |
3.2.1 暗示时代性 | 第50页 |
3.2.2 表达人物情感 | 第50-51页 |
3.2.3 政治性隐喻 | 第51页 |
3.3 道具符号化暗示 | 第51-52页 |
3.4 科幻元素与影像画幅的创新尝试 | 第52-54页 |
3.5 超现实主义的运用 | 第54-55页 |
3.6 小结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附录A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63-65页 |
附录B 贾樟柯作品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