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混凝土拱桥无应力状态施工控制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桥梁施工控制的研究 | 第11-15页 |
1.2.1 桥梁施工控制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2 施工控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2.3 施工控制理论和计算方法 | 第13-15页 |
1.3 无应力状态法在桥梁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无应力状态法的基础理论 | 第18-36页 |
2.1 无应力状态法的关键量 | 第18-22页 |
2.1.1 无应力长度 | 第18-19页 |
2.1.2 无应力曲率 | 第19-20页 |
2.1.3 无应力状态法的特点 | 第20-22页 |
2.2 钢管拱桥无应力状态量的确定方法 | 第22-30页 |
2.2.1 无应力状态法在钢管拱桥中的应用思路 | 第22-23页 |
2.2.2 无应力状态量的计算方法 | 第23-30页 |
2.3 BP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 | 第30-35页 |
2.3.1 BP神经网络 | 第30-31页 |
2.3.2 遗传算法 | 第31页 |
2.3.3 遗传-BP神经网络的结合 | 第31-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钢管拱桥的无应力状态量的确定 | 第36-52页 |
3.1 本文工程背景 | 第36-39页 |
3.1.1 结构构造 | 第36-38页 |
3.2.2 施工工序 | 第38-39页 |
3.2 成桥状态的确定 | 第39-46页 |
3.2.1 基于刚性吊杆法确定的吊杆初步成桥索力 | 第39-40页 |
3.2.2 影响矩阵优化成桥索力 | 第40-44页 |
3.2.3 活载和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 第44-46页 |
3.3 钢管拱肋无应力线形的确定 | 第46-47页 |
3.4 系梁无应力线形的确定 | 第47-49页 |
3.5 吊杆无应力长度的确定 | 第49-50页 |
3.6 吊杆无应力长度的张拉 | 第50-5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参数误差对成桥线形和索力的影响 | 第52-75页 |
4.1 钢管混凝土拱肋制造误差对成桥状态的影响 | 第52-57页 |
4.2 吊杆无应力长度误差对成桥状态的影响 | 第57-64页 |
4.3 系梁无应力线形误差对成桥状态的影响 | 第64-68页 |
4.4 混凝土参数制造误差对成桥状态的影响 | 第68-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成桥后实测监测值 | 第75-84页 |
5.1 拱肋线形监控结果 | 第75-77页 |
5.2 系梁线形监控结果 | 第77-79页 |
5.3 成桥索力监控结果 | 第79-82页 |
5.4 结论 | 第82-84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