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9页 |
1.1 棉属的分类、起源与分布 | 第11-19页 |
1.1.1 棉属分类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1-14页 |
1.1.2 黄褐棉的分类学研究 | 第14页 |
1.1.3 异源四倍体棉种的起源 | 第14-16页 |
1.1.4 四倍体棉种的二倍体供体种来源 | 第16-18页 |
1.1.5 四倍体棉种的分布与分化 | 第18-19页 |
1.2 野生棉种的特征性状与利用 | 第19-22页 |
1.2.1 野生棉的特征性状 | 第19-20页 |
1.2.2 野生棉的利用 | 第20-22页 |
1.3 棉花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22-24页 |
1.3.1 群体的选择 | 第22-23页 |
1.3.2 分子标记的选择 | 第23-24页 |
1.4 棉花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1.4.1 棉花种间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1.4.2 棉花种内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 | 第26页 |
1.5 棉花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第2章 引言 | 第29-31页 |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29-30页 |
2.2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第3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37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3.2 棉花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1-32页 |
3.3 SSR引物来源 | 第32页 |
3.4 SSR标记PCR扩增 | 第32-33页 |
3.5 PCR产物电泳 | 第33-34页 |
3.6 亲本间多态性引物筛选与BC_1群体标记基因型检测 | 第34页 |
3.7 标记位点的偏分离检测 | 第34页 |
3.8 黄褐棉与陆地棉种间杂交群体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第34-35页 |
3.9 陆地棉与黄褐棉种间遗传图谱与陆地棉物理图谱线性关系分析 | 第35-37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7-53页 |
4.1 亲本间引物多态性筛选及分析 | 第37-38页 |
4.2 回交群体标记基因型 | 第38页 |
4.3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8-48页 |
4.4 标记位点的偏分离 | 第48-50页 |
4.5 陆地棉×黄褐棉种间遗传图谱与陆地棉物理图谱线性关系分析 | 第50-53页 |
第5章 讨论 | 第53-57页 |
5.1 亲本的选择及其多态性 | 第53页 |
5.2 野生棉遗传图谱构建 | 第53-54页 |
5.3 偏分离标记 | 第54-55页 |
5.4 染色体结构变化 | 第55-5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7-59页 |
6.1 亲本间引物多态性筛选 | 第57页 |
6.2 群体标记基因型检测 | 第57页 |
6.3 陆地棉与黄褐棉回交群体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57页 |
6.4 遗传图谱与物理图谱的线性关系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