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3-22页 |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3-15页 |
二、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5页 |
三、研究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四、论文的研究问题、分析框架和主要内容 | 第16-20页 |
五、论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 | 第20-22页 |
第一章 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研究综述 | 第22-41页 |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研究 | 第22-28页 |
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人.过剩 | 第23-24页 |
二、扩大再生产与劳动要素变革 | 第24-28页 |
三、马克思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评述 | 第28页 |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关于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研究 | 第28-38页 |
一、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研究 | 第28-30页 |
二、“熊彼特创新学派”关于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研究 | 第30-37页 |
三、西方经济学技术进步就业效应评述 | 第37-38页 |
第三节 中国关于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研究 | 第38-41页 |
一、我国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研究 | 第38-40页 |
二、我国信息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研究 | 第40-41页 |
三、我国技术进步就业效应评述 | 第41页 |
第二章 信息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技术特征 | 第41-56页 |
第一节 信息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 | 第42-45页 |
一、信息技术进步的技术路线 | 第42-43页 |
二、信息技术自我加速发展的动力机制 | 第43-45页 |
第二节 信息技术的技术本质 | 第45-50页 |
一、重大通用目的技术的特点 | 第46-48页 |
二、信息技术重大通用目的技术本质 | 第48-50页 |
第三节 信息技术的偏向性 | 第50-52页 |
一、技术进步的偏向性 | 第50-51页 |
二、信息技术进步的技能偏向性 | 第51-52页 |
第四节 信息技术的“技术-经济范式” | 第52-55页 |
一、“技术-经济范式”理论 | 第53页 |
二、信息技术是新的“技术-经济范式”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 信息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微观基础 | 第56-78页 |
第一节 信息技术进步对交易成本的影响 | 第56-59页 |
一、交易成本经济学相关理论 | 第56-58页 |
二、信息技术进步减少了交易成本 | 第58-59页 |
第二节 信息技术进步对企业组织模式的影响 | 第59-64页 |
一、外包、超大型平台等网络组织模式 | 第59-60页 |
二、扁平化的企业组织模式 | 第60-61页 |
三、超微型跨国企业组织模式 | 第61-62页 |
四、淘汰组织人的新型经济企业模式 | 第62-63页 |
五、新型合伙人组织模式 | 第63-64页 |
第三节 信息技术进步对劳动者的影响 | 第64-72页 |
一、信息技术进步下人力资本投资的变化 | 第64-69页 |
二、信息技术进步下劳动者的分化 | 第69-72页 |
第四节 信息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容量和效率的影响 | 第72-77页 |
一、信息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容量的影响 | 第72-76页 |
二、信息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四章 信息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作用机理 | 第78-107页 |
第一节 信息技术进步就业损失效应的作用机理 | 第78-88页 |
一、生产率提高的就业损失效应的作用机理 | 第78-82页 |
二、工作岗位消失的就业损失效应的作用机理 | 第82-85页 |
三、信息技术进步就业损失效用的测算方法 | 第85-88页 |
第二节 信息技术进步就业促进效应的作用机理 | 第88-99页 |
一、信息技术进步就业促进效应的本质 | 第88-93页 |
二、信息技术进步下产品市场需求扩大的就业促进效应作用机理 | 第93-99页 |
第三节 信息技术进步就业极化效应作用机理 | 第99-105页 |
一、信息技术进步的极化效应 | 第100页 |
二、信息技术进步极化效应的理论推导 | 第100-105页 |
第四节 信息技术进步的就业总效应分析 | 第105-107页 |
一、信息技术进步的就业总量效应 | 第105-106页 |
二、信息技术进步的就业极化效应 | 第106-107页 |
第五章 发达国家信息技术进步就业效应分析 | 第107-127页 |
第一节 发达国家信息技术进步的就业总量效应 | 第107-113页 |
一、信息技术进步下发达国家整体就业情况 | 第107-111页 |
二、信息技术进步下美国整体就业情况 | 第111-113页 |
第二节 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情况 | 第113-120页 |
一、信息行业企业增加值情况 | 第113-115页 |
二、信息行业的整体就业和收入情况 | 第115-120页 |
第三节 发达国家信息技术进步的就业极化效应 | 第120-123页 |
一、发达国家基尼系数的变化情况 | 第120-121页 |
二、美国劳动力市场极化情况 | 第121-123页 |
第四节 发达国家信息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综合评价及原因分析 | 第123-127页 |
一、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综合评价 | 第123-124页 |
二、发达国家信息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原因分析 | 第124-127页 |
第六章 我国信息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 | 第127-153页 |
第一节 我国信息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统计分析 | 第127-134页 |
一、信息产业的整体就业状况 | 第127-130页 |
二、信息产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和技能情况 | 第130-132页 |
三、信息技术扩散的就业效应——以电子商务发展为例 | 第132-134页 |
第二节 我国信息技术进步就业总量效应的计量分析 | 第134-141页 |
一、信息技术进步就业总量效应计量分析 | 第135-138页 |
二、信息技术进步在服务业就业总量效用的计量分析 | 第138-141页 |
第三节 我国信息技术进步极化效应的计量分析 | 第141-148页 |
一、研究方法、模型与数据描述 | 第141-144页 |
二、信息技术进步对地区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144-146页 |
三、信息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146-148页 |
第四节 我国信息技术进步就业效应评价及原因分析 | 第148-153页 |
一、我国信息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综合评价 | 第148-149页 |
二、我国信息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原因分析 | 第149-153页 |
第七章 发展趋势、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153-160页 |
第一节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就业效应 | 第153-156页 |
一、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 第153-155页 |
二、未来信息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 | 第155-156页 |
第二节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156-160页 |
一、信息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结论 | 第156-158页 |
二、发展信息技术促进就业的政策建议 | 第158-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70页 |
后记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