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特殊住宅论文

基于保障性住房的未来厨房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保障性住房建设在中国的飞速发展第9页
        1.1.2 保障性住房厨房的未来性设计研究的重要性第9-10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0-11页
        1.2.1 国内外保障性住房厨房设计文献综述第10-11页
        1.2.2 国内外未来厨房设计文献综述第11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
        1.3.1 研究目的第11页
        1.3.2 研究意义第11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1-14页
        1.4.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3 研究框架第13-14页
    1.5 研究思路和设计创新点第14-15页
        1.5.1 主要研究思路第14页
        1.5.2 设计创新点第14-15页
第2章 保障性住房及厨房相关知识初探第15-25页
    2.1 基本概念第15-16页
        2.1.1 保障性住房的定义第15页
        2.1.2 保障性住房厨房的定义第15页
        2.1.3 未来厨房的定义第15-16页
    2.2 解读国内外保障性住房厨房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6-23页
        2.2.1 发达国家及地区保障住房建设经验总结第16-18页
        2.2.2 我国保障性住房厨房设计的现状第18-21页
        2.2.3 我国保障性住房厨房设计现存问题第21-23页
    2.3 保障性住房厨房定位于未来厨房设计研究的必要性第23-24页
    2.6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保障性住房厨房的使用人群需求分析第25-29页
    3.1 保障性住房厨房的使用人群行为调查研究第25-26页
        3.1.1 保障性住房居住者的生活方式分析第25页
        3.1.2 保障性住房居住者的心理特征分析第25-26页
    3.2 未来的变化与发展对厨房设计的影响第26页
        3.2.1 未来居住文化的变化与发展第26页
        3.2.2 我国家庭饮食结构的改变对厨房设计的影响第26页
        3.2.3 厨房厨电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第26页
    3.3 未来保障性住房厨房需求的新特点第26-28页
        3.3.1 家庭聚餐行为需求第27页
        3.3.2 家庭交流互动行为需求第27-28页
    3.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4章 未来保障性住房厨房的创新性设计构成要素分析第29-37页
    4.1 保障性住房厨房设计的功能要素第29-31页
        4.1.1 保障性住房厨房的功能系统分区第29-30页
        4.1.2 保障性住房厨房的形式功能划分第30-31页
    4.2 保障性住房厨房设计的人机要素第31-34页
        4.2.1 保障性住房厨房家具人机分析第31-33页
        4.2.2 保障性住房厨房家电人机分析第33-34页
        4.2.3 保障性住房厨房家具与家电的匹配与操作流程第34页
    4.3 未来厨房设计的发展趋势第34-36页
        4.3.1 标准化与个性化第35页
        4.3.2 智能化与人性化第35-36页
        4.3.3 国际化与本土化第36页
    4.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5章 未来保障性住房厨房的设计实践第37-57页
    5.1 设计分析第37-40页
        5.1.1 未来保障性住房厨房的产品造型设计分析第37页
        5.1.2 未来保障性住房厨房的产品色彩研究分析第37-38页
        5.1.3 未来保障性住房厨房的产品材料使用分析第38-40页
        5.1.4 未来保障性住房厨房的空间功能布局分析第40页
    5.2 未来保障性住房厨房的设计流程第40页
    5.3 未来保障性住房厨房设计方案第40-55页
        5.3.1 未来保障性住房厨房的设计概念定位第40页
        5.3.2 未来保障性住房厨房的概念设计方案第40-44页
        5.3.3 未来保障性住房厨房的设计方案深化第44-48页
        5.3.4 未来保障性住房厨房设计最终方案第48-55页
    5.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第61-6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胡敏素对土壤中Cu、Pb的钝化作用研究
下一篇:超声催陈对红葡萄酒色泽及花色苷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