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

“知行合一”视域下卓越教师培养的教学研究--以G师范大学为例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一、研究背景第12-14页
        (一)我国本土化教育发展的需求第12页
        (二)当前我国卓越教师培养的必然诉求第12-13页
        (三)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对教师培养具有启示作用第13-14页
    二、研究意义第14-15页
        (一)理论意义第14-15页
        (二)现实意义第15页
    三、研究目的、思路与方法第15-18页
        (一)研究目的第15-16页
        (二)研究思路第16页
        (三)研究方法第16-18页
    四、核心概念界定第18-20页
        (一)知行合一第18页
        (二)圣人理想第18页
        (三)实践人格第18-19页
        (四)卓越教师培养第19-20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0-35页
    一、有关“知行合一”思想的相关研究综述第20-27页
        (一)国外研究综述第20-21页
        (二)国内研究综述第21-27页
    二、有关卓越教师培养的研究综述第27-32页
        (一)国外研究综述第27-29页
        (二)国内研究综述第29-32页
    三、对已有研究的分析第32-35页
        (一)“知行合一”与教学的研究有侧重但不深入第32-33页
        (二)卓越教师培养及其教学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第33页
        (三)“知行合一”与卓越教师的相关研究较少第33-34页
        (四)卓越教师培养与“知行合一”思想存在内在关联第34-35页
第三章 “知行合一”思想的理论剖析第35-48页
    一、“知行合一”思想的社会背景及学术渊源第35-38页
        (一)“知行合一”思想的社会背景第35-36页
        (二)“知行合一”思想的学术渊源第36-38页
    二、“知行合一”思想中的“圣人”理想和“实践人格”第38-48页
        (一)“知行合一”的“圣人”理想——道德价值追求第39-42页
        (二)成圣目标下的“实践人格”——关键品格养成第42-48页
第四章 “知行合一”视域下卓越教师培养的教学现状调查第48-67页
    一、研究工具的设计与检验第48-49页
        (一)调查目的第48页
        (二)研究工具第48页
        (三)问卷的发放第48-49页
    二、调查实施过程第49页
        (一)调查对象第49页
        (二)调查时间第49页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第49-67页
        (一)学生对卓越教师的认知现状第50-54页
        (二)学生对卓越教师培养的总体感受第54-58页
        (三)教学内容的现状第58-60页
        (四)教学方法的现状第60-63页
        (五)实践教学的现状第63-67页
第五章 卓越教师培养与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第67-78页
    一、卓越教师培养与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第67-72页
        (一)教学理念上存在认知偏差第67-68页
        (二)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第68-69页
        (三)教学内容上欠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衔接第69-70页
        (四)教学方法上形式单一且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第70-71页
        (五)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疏于指导与管理第71-72页
    二、影响卓越教师培养的因素分析第72-78页
        (一)内部因素第73-75页
        (二)外部因素第75-78页
第六章 “圣人”理想和“实践人格”对卓越教师培养的教学启示第78-84页
    一、教学理念上:知行并进,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第78-79页
    二、教学目标上:明伦成德,培植德行兼修的实践人格第79-80页
    三、教学内容上:理性信念与技能技巧合一,突出实践导向第80-82页
    四、教学方法上:知行合一,理想培养与实践引导结合第82-84页
结语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1页
附录第91-9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5-96页
致谢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汽车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公司归入权法律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