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净水工程(给水处理)论文

树脂基磁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水源水中典型污染物的去除研究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论文创新点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6页
    1.1 研究背景第14-25页
        1.1.1 饮用水源水及其污染现状第14-15页
        1.1.2 水源水处理工艺第15-21页
            1.1.2.1 传统水源水处理工艺第15-16页
            1.1.2.2 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第16-21页
        1.1.3 水源水生物毒性检测技术第21-23页
        1.1.4 离子交换树脂第23-25页
    1.2 研究目标第25页
    1.3 研究内容第25-26页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36页
第二章 废旧阳离子树脂基磁性活性炭的制备及表征第36-55页
    2.1 引言第36-37页
    2.2 研究内容第37页
    2.3 实验部分第37-41页
        2.3.1 实验材料第37-38页
        2.3.2 实验仪器第38页
        2.3.3 炭材料的制备第38-39页
        2.3.4 样品表征第39-41页
            2.3.4.1 同步热分析第39-40页
            2.3.4.2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第40页
            2.3.4.3 样品中铁含量测定第40页
            2.3.4.4 X射线衍射分析第40页
            2.3.4.5 透射电镜分析第40页
            2.3.4.6 材料磁性能研究第40-41页
            2.3.4.7 扫描电镜分析第41页
            2.3.4.8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41页
            2.3.4.9 样品稳定性研究第41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41-51页
        2.4.1 热解过程分析第41-42页
        2.4.2 铁添加量的影响第42-44页
        2.4.3 活化剂用量的影响第44页
        2.4.4 活化温度的影响第44-49页
            2.4.4.1 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分析第45页
            2.4.4.2 活性炭样品铁含量测定第45-46页
            2.4.4.3 晶体结构与分布分析第46-48页
            2.4.4.4 磁性性能分析第48-49页
        2.4.5 磁性活性炭表面形貌第49-50页
        2.4.6 磁性活性炭表面组成分析第50-51页
        2.4.7 磁性活性炭稳定性研究第51页
    2.5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第三章 废旧阴离子树脂基磁性活性炭的制备及表征第55-69页
    3.1 引言第55页
    3.2 研究内容第55-56页
    3.3 实验部分第56-58页
        3.3.1 实验材料第56-57页
        3.3.2 实验仪器第57页
        3.3.3 炭材料的制备第57-58页
        3.3.4 活性炭表征第58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58-66页
        3.4.1 载铁树脂热解过程分析第58-59页
        3.4.2 材料晶体结构变化第59-60页
        3.4.3 制备条件的影响第60-64页
            3.4.3.1 铁添加的影响第60-62页
            3.4.3.2 活化剂用量的影响第62页
            3.4.3.3 活化温度的影响第62-64页
        3.4.4 ACS-2磁性性能分析第64-65页
        3.4.5 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分析第65页
        3.4.6 ACS-2铁含量及稳定性分析第65-66页
        3.4.7 磁性活性炭表面组成分析第66页
    3.5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第四章 磁性活性炭对水源水中典型污染物的去除研究第69-94页
    4.1 引言第69-70页
    4.2 研究内容第70页
    4.3 实验部分第70-74页
        4.3.1 实验材料第70-71页
        4.3.2 实验仪器第71页
        4.3.3 实验方法第71-74页
            4.3.3.1 活性炭物化性质表征第71-72页
            4.3.3.2 活性炭预处理及溶液配制第72页
            4.3.3.3 吸附动力学第72-73页
            4.3.3.4 吸附等温线第73页
            4.3.3.5 溶液pH影响第73页
            4.3.3.6 有机物存在对吸附的影响第73页
            4.3.3.7 活性炭再生第73-74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74-89页
        4.4.1 活性炭物理化学性质第74-75页
        4.4.2 吸附动力学第75-79页
        4.4.3 吸附等温线第79-82页
        4.4.4 影响因素第82-87页
            4.4.4.1 溶液温度的影响第82-84页
            4.4.4.2 溶液pH值影响第84-86页
            4.4.4.3 溶液中有机物的影响第86-87页
        4.4.5 活性炭的再生第87-89页
    4.5 结论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第五章 磁性活性炭对饮用水源水的净化及毒性评价第94-115页
    5.1 引言第94-95页
    5.2 研究内容第95页
    5.3 实验部分第95-101页
        5.3.1 实验材料第95-96页
        5.3.2 实验仪器第96-97页
        5.3.3 实验方法第97-101页
            5.3.3.1 玻璃器皿的清洗第97页
            5.3.3.2 水样的采集第97页
            5.3.3.3 活性炭吸附实验第97页
            5.3.3.4 水质指标分析第97-98页
            5.3.3.5 固相萃取第98-99页
            5.3.3.6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第99-100页
            5.3.3.7 细胞培养及细胞毒性评价第100页
            5.3.3.8 DNA氧化损伤分析第100页
            5.3.3.9 氧化应激水平分析第100-101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101-111页
        5.4.1 DOC和UV_(254)测定第101-102页
        5.4.2 凝胶色谱分析第102-103页
        5.4.3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第103-106页
        5.4.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第106-108页
        5.4.5 细胞毒性评价第108-109页
        5.4.6 细胞DNA氧化损伤分析第109-110页
        5.4.7 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分析第110-111页
    5.5 结论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5-118页
    6.1 总结第115-116页
    6.2 展望第116-11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118-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社区线上到线下模式的彩生活服务集团竞争战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AHP的跨境电商出口物流模式选择--以E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