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激光水下切割不锈钢的数值仿真及实验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 第11-12页 |
1.2 水下切割技术 | 第12-16页 |
1.2.1 水下切割方式分类 | 第12-14页 |
1.2.2 光纤激光水下切割技术 | 第14页 |
1.2.3 激光水下切割的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1.3 激光水下切割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1 激光水下切割试验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2 激光水下切割建模仿真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4.1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光纤激光水下切割过程中热力学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2.1 激光水下切割过程描述 | 第21-22页 |
2.2 激光水下切割过程中热力学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2.1 热力学模型建立的假设条件 | 第22页 |
2.2.2 热平衡方程 | 第22-23页 |
2.2.3 激光热源形式 | 第23页 |
2.2.4 能量损失形式 | 第23-24页 |
2.3 激光水下切割过程中动力学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2.3.1 流体力学基础 | 第24-25页 |
2.3.2 辅助气体对熔融金属的压力作用 | 第25页 |
2.4 激光水下切割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2.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2.4.2 模拟仿真流程 | 第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光纤激光水下切割不锈钢模拟仿真 | 第27-41页 |
3.1 激光水下切割仿真参数设定 | 第27-30页 |
3.1.1 材料对激光的吸收率 | 第28-29页 |
3.1.2 对流换热系数 | 第29-30页 |
3.2 温度场仿真结果分析 | 第30-37页 |
3.2.1 不同时刻的温度分布 | 第30-36页 |
3.2.2 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分布 | 第36-37页 |
3.3 激光参数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1 激光功率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切割速度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光纤激光水下切割不锈钢试验 | 第41-48页 |
4.1 试验设备和试验材料 | 第41页 |
4.2 试验方案及质量评估标准 | 第41-43页 |
4.2.1 实验方案 | 第41-42页 |
4.2.2 质量评估标准 | 第42-43页 |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47页 |
4.3.1 激光功率和切割速度对水下切割的影响 | 第43-46页 |
4.3.2 水体条件对水下切割的影响 | 第46页 |
4.3.3 水层厚度对水下切割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激光水下切割不锈钢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 第48-57页 |
5.1 切缝横截面显微组织分析 | 第48-55页 |
5.1.1 金相样件制备与测试设备 | 第48-49页 |
5.1.2 切缝熔化区显微组织描述 | 第49-52页 |
5.1.3 切缝横截面温度场分布与微观组织分布 | 第52-53页 |
5.1.4 激光参数对晶胞间距的影响 | 第53-55页 |
5.2 显微硬度检测 | 第55-56页 |
5.2.1 硬度检测原理与设备 | 第55页 |
5.2.2 显微硬度分布 | 第55-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总结 | 第57-58页 |
6.1.1 本文总结 | 第57页 |
6.1.2 创新点 | 第57-58页 |
6.2 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