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效用理论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8页 |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2 人才培养质量相关理论 | 第18-24页 |
| 2.1 人才培养质量观 | 第18-20页 |
| 2.1.1 质量 | 第18页 |
| 2.1.2 人才培养质量观 | 第18-19页 |
| 2.1.3 人才培养质量的特点 | 第19-20页 |
| 2.2 顾客满意度理论 | 第20-22页 |
|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2-2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第24-40页 |
| 3.1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现状 | 第24-27页 |
| 3.2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第27-39页 |
| 3.2.1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 | 第27-29页 |
| 3.2.2 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9-30页 |
| 3.2.3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 第30-39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4 基于效用理论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 | 第40-64页 |
| 4.1 效用理论 | 第40-45页 |
| 4.2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 第45-59页 |
| 4.2.1 层次分析法 | 第45-51页 |
| 4.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1-59页 |
| 4.3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 | 第59-60页 |
| 4.3.1 层次A总指标评价模型 | 第59页 |
| 4.3.2 层次B单指标评价模型 | 第59-60页 |
| 4.4 基于效用理论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 | 第60-62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5 实例分析 | 第64-72页 |
| 5.1 原始数据的获取 | 第64-69页 |
| 5.2 数据处理 | 第69-70页 |
| 5.3 结果分析 | 第70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6.1 总结 | 第72页 |
| 6.2 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 附件1 | 第80-82页 |
| 附件2 | 第82-86页 |
| 附件3 | 第86-88页 |
| 附件4 | 第88-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作者简历 | 第91-92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