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论文--X射线论文--应用论文

基于单色光的X射线动态显微CT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3页
    1.1 X射线动态显微CT研究动态第13-26页
    1.2 X射线定量显微CT研究动态第26-29页
    1.3 欠采样CT重建算法概述第29-31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31-33页
第二章 欠采样X射线显微CT第33-51页
    2.1 X射线显微CT成像方法第33-43页
        2.1.1 X射线成像原理第33-35页
            2.1.1.1 吸收衬度成像第33-34页
            2.1.1.2 相位衬度成像第34-35页
        2.1.2 同轴相衬成像第35-41页
            2.1.2.1 同轴相衬成像原理第35-37页
            2.1.2.2 相位恢复算法第37-41页
        2.1.3 CT基本原理第41-43页
            2.1.3.1 投影过程第41-42页
            2.1.3.2 反投影过程第42-43页
    2.2 压缩感知及其在CT重构中的应用第43-49页
        2.2.1 压缩感知原理第44-47页
            2.2.1.1 信号稀疏表示第45页
            2.2.1.2 测量矩阵构建第45-46页
            2.2.1.3 信号重建第46-47页
        2.2.2 压缩感知在CT中应用第47-49页
    2.3 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欠采样动态显微CT的实验验证第51-69页
    3.1 算法原理第51-53页
    3.2 数字模拟第53-60页
        3.2.1 模型介绍第54-55页
        3.2.2 模拟结果和分析第55-60页
            3.2.2.1 迭代比选择第55-57页
            3.2.2.2 投影数目优化第57-60页
    3.3 实验研究第60-67页
        3.3.1 实验装置和方法第60-62页
            3.3.1.1 CT实验装置第60-61页
            3.3.1.2 样品准备第61-62页
            3.3.1.3 数据处理第62页
        3.3.2 结果与分析第62-67页
    3.4 小结第67-69页
第四章 基于单色光的动态显微CT高效重建算法研究第69-99页
    4.1 算法原理第69-72页
    4.2 数字模拟第72-77页
        4.2.1 模型介绍第72-73页
        4.2.2 模拟结果和分析第73-77页
    4.3 实验研究第77-90页
        4.3.1 实验装置和方法第77-78页
            4.3.1.1 数据采集和样品准备第77-78页
            4.3.1.2 数据处理第78页
        4.3.2 结果分析第78-90页
            4.3.2.1 标准样品第78-88页
            4.3.2.2 活体样品第88-90页
    4.4 CUDA并行加速第90-98页
        4.4.1 简介第90-93页
        4.4.2 实验平台第93-94页
        4.4.3 并行算法实现第94-95页
        4.4.4 加速效果第95-98页
            4.4.4.1 矩阵乘法第95-96页
            4.4.4.2 FFT计算结果第96-97页
            4.4.4.3 OSEM‐TV计算结果第97-98页
    4.5 小结第98-99页
第五章 昆虫活体呼吸系统的原位动态定量研究第99-117页
    5.1 呼吸系统简介第99-102页
    5.2 实验条件和样品准备第102-104页
        5.2.1 2Hz动态显微CT系统第102-103页
        5.2.2 样品准备第103页
        5.2.3 实验参数第103-104页
    5.3 数据处理第104-115页
        5.3.1 数据重建第104-107页
        5.3.2 三维显示第107-108页
        5.3.3 气囊各向异性收缩定量分析第108-115页
            5.3.3.1 气管体积演化第108-110页
            5.3.3.2 气囊体积演化第110-111页
            5.3.3.3 各向异性收缩第111-115页
    5.4 小结第115-117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9页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论文情况第129-131页
致谢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皮抑素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试剂盒和糖化白蛋白酶法检测试剂盒的研究
下一篇:OSAS患者体型特征及NPY与脂肪代谢异常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