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碳和硅)及其化合物论文--碳C论文

氧化石墨烯通过自噬介导的泛素化亨廷顿蛋白的清除作用及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55页
    1.1 纳米材料概述第13-15页
        1.1.1 纳米材料的定义及分类第13页
        1.1.2 纳米材料的理化特性第13-15页
            1.1.2.1 体积效应第14页
            1.1.2.2 表面效应第14页
            1.1.2.3 量子尺寸第14页
            1.1.2.4 量子隧道第14页
            1.1.2.5 介电限域第14-15页
        1.1.3 碳基类纳米材料第15页
        1.1.4 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第15页
    1.2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第15-23页
        1.2.1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方面的优势第16页
        1.2.2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方面的应用研究第16-23页
            1.2.2.1 纳米材料应用于造影及诊断第18-20页
            1.2.2.2 纳米材料在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第20页
            1.2.2.3 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第20-23页
            1.2.2.4 纳米材料直接用于疾病治疗第23页
    1.3 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第23-50页
        1.3.1 概述第23页
        1.3.2 纳米材料与细胞自噬第23-41页
            1.3.2.1 细胞自噬的定义与分类第23-25页
            1.3.2.2 细胞自噬的研究发展历程第25-26页
            1.3.2.3 细胞自噬体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第26-28页
            1.3.2.4 细胞自噬的信号调控通路第28-32页
            1.3.2.5 病原体感染第32-33页
            1.3.2.6 细胞自噬的检测方法第33-38页
            1.3.2.8 纳米材料诱导的细胞自噬第38-41页
        1.3.3 纳米材料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第41-50页
            1.3.3.1 神经退行性疾病概述第41-45页
            1.3.3.2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第45-48页
            1.3.3.3 纳米材料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疗中的应用潜能第48-50页
        1.3.4 纳米材料的其他生物学反应第50页
    1.4 纳米材料对蛋白质的作用第50-55页
        1.4.1 概述第50-52页
        1.4.2 纳米材料对蛋白质的影响第52-55页
            1.4.2.1 纳米材料对蛋白质构象及活性的改变第52-53页
            1.4.2.2 纳米材料对蛋白质的修饰作用第53页
            1.4.2.3 纳米材料使蛋白质产生新的抗原表位第53页
            1.4.2.4 纳米材料影响蛋白聚集第53-55页
第2章 氧化石墨烯可促进病变亨廷顿病变蛋白聚集体的泛素化及自噬依赖性清除第55-100页
    2.1 引言第55页
    2.2 实验材料第55-58页
        2.2.1 生物及化学试剂第55-56页
        2.2.2 抗体及来源第56页
        2.2.3 实验用细胞系及来源第56-57页
        2.2.4 质粒及来源第57页
        2.2.5 实验耗材及来源第57页
        2.2.6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57-58页
    2.3 实验方法第58-66页
        2.3.1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方法第58页
        2.3.2 氧化石墨烯的物理化学性质表征第58页
        2.3.3 细胞培养第58页
        2.3.4 细胞转染第58-59页
        2.3.5 细胞活力检测第59页
        2.3.6 Western Blot检测及数据处理第59-62页
            2.3.6.1 Western Blot所用试剂及配方第59-60页
            2.3.6.2 Western Blot实施过程第60-62页
            2.3.6.3 Western Blot实验数据处理第62页
        2.3.7 GFP-LC3阳性细胞镜下观测及统计计数第62页
        2.3.8 自噬特异性标志物的染色及观测第62-63页
        2.3.9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自噬泡的观测第63页
        2.3.10 siRNA的转染方法第63-64页
        2.3.11 免疫荧光检测第64-65页
        2.3.12 免疫沉淀检测第65-66页
        2.3.13 材料与蛋白结合实验第66页
        2.3.14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第66页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6-96页
        2.4.1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与表征第66-69页
        2.4.2 氧化石墨烯的细胞毒性研究第69页
        2.4.3 小结第69-70页
        2.4.4 氧化石墨烯具有清除聚集体的能力第70-72页
        2.4.5 氧化石墨烯清除聚集体的能力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第72-73页
        2.4.6 小尺寸的氧化石墨烯对蛋白聚集体具有更强的清除能力第73-74页
        2.4.7 氧化石墨烯对蛋白聚集体的清除是通过自噬途径而非蛋白酶体途径第74-77页
        2.4.8 ATG5敲除对氧化石墨烯清除蛋白聚集体的影响第77-78页
        2.4.9 小结第78-79页
        2.4.10 氧化石墨烯可引起细胞自噬现象第79-83页
            2.4.10.1 氧化石墨烯可引起GFP-LC3/HeLa细胞中荧光点状聚集的增多第79页
            2.4.10.2 氧化石墨烯引起GFP-LC3/HeLa细胞中的荧光点状聚集与溶酶体及细胞内酸性物质发生共定位现象第79-80页
            2.4.10.3 氧化石墨烯在HeLa细胞中诱导产生自噬泡第80-81页
            2.4.10.4 氧化石墨烯可引起细胞内内源性LC3-Ⅰ型向Ⅱ型的转化第81-83页
            2.4.10.5 氧化石墨烯可引起细胞内内源性LC3-Ⅰ型向Ⅱ型的转化具有浓度效应第83页
        2.4.11 氧化石墨烯诱导完整的自噬流第83-86页
            2.4.11.1 氧化石墨烯不影响底物蛋白p62/SQSTM1的降解第84页
            2.4.11.2 氧化石墨烯诱导细胞内自噬体的合成增多第84-85页
            2.4.11.3 氧化石墨烯可在GFP-LC3/HeLa细胞中诱导游离GFP释放的增多第85-86页
        2.4.12 氧化石墨烯引起的自噬是ERK依赖的及mTOR非依赖的第86-89页
        2.4.13 小结第89页
        2.4.14 氧化石墨烯可引起细胞内蛋白包括GFP-Htt(Q74)泛素化水平的增高第89-92页
        2.4.15 氧化石墨烯引起的泛素化水平的升高对蛋白聚集体的清除是必须的第92-94页
        2.4.16 氧化石墨烯具有更倾向于结合泛素化蛋白包括GFP-Htt(Q74)蛋白的能力第94-96页
        2.4.17 小结第96页
    2.5 总结与讨论第96-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3页
致谢第113-115页
缩略语第115-117页
附录一第117-119页
附录二第119-12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第119-12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得的学术奖励第12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加的学术会议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SNS-WNS BaF2谱仪信号读出方法
下一篇:靶向于beta-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分子探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