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文艺美学论文

“礼仪”象征与周代“中和”审美观念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1页
第一章 “中和”的字源分析第11-19页
    第一节 “中”的字源分析第11-15页
    第二节 “和”的字源分析第15-19页
第二章 “礼仪”象征与“中和”之美第19-46页
    第一节 “礼玉”象征:“中节有序”第19-26页
        一、祭祀之玉:“玉之通灵,事神致福”第20-22页
        二、朝聘之玉:“玉之辨等,明确序列”第22-23页
        三、佩饰之玉:“玉之章章,比德于玉”第23-26页
    第二节 “仪式”象征:“亲和持中”第26-32页
        一、仪容:“色勃如也,怡怡如也”第27-28页
        二、仪态:“摄齐升堂,鞠躬如也”第28-32页
    第三节 “典乐”象征:“祗敬雍和”第32-46页
        一、乐歌:“诗中有礼,歌诗发德”第33-39页
        二、乐奏:“钟鼓喤喤,磬管将将”第39-42页
        三、《武》舞:“六成复缀,以崇天子”第42-46页
第三章 “中和”德化与孔子“中庸”思想第46-55页
    第一节 “中”德:“从容中道”的德性品质第47-50页
    第二节 “庸”行:“成己成物”的太平治世第50-52页
    第三节 “雅”言:“衣锦尚絅”的情文风范第52-55页
第四章 “中和”:“重文尚用”的审美观念第55-65页
    第一节 “重文尚用”:“中和”精神的价值取向第55-58页
    第二节 “温柔敦厚”:“中和”诗教的人格理想第58-61页
    第三节 “礼中乐和”:“中和”理念的艺术呈现第61-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后记第73-75页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广宗方言声母研究
下一篇:《四时纂要》农业俗语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