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我国公司法定代表人责任制度的相关规定及其问题 | 第10-16页 |
(一) 与法定代表人责任制度相关的规定 | 第10-11页 |
1. 《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 | 第10页 |
2. 《公司法》中相关规定 | 第10-11页 |
3. 《证券法》的相关规定 | 第11页 |
4. 《破产法》的相关规定 | 第11页 |
(二) 我国公司法定代表人责任制度现存的问题 | 第11-16页 |
1. 缺少系统的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制度 | 第12页 |
2. 现行高管人员的责任规定无法全面制约法定代表人 | 第12-14页 |
3. 对法定代表人的责任追究难以实现 | 第14-16页 |
二、我国公司法定代表人承担责任的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一) 公司和法定代表人的法律关系 | 第16-19页 |
1. 代理说:法定代表人职权范围内行为有效 | 第16-17页 |
2. 代表说:法定代表人职务行为即公司的行为 | 第17页 |
3. 代表说的优势和代理制度的运用 | 第17-19页 |
(二) 法定代表人与公司意思冲突 | 第19-22页 |
1. 公司意思表示的特征 | 第19-20页 |
2. 公司意思与法定代表人个人意思的区分 | 第20-21页 |
3. 法定代表人与公司意思区分的意义 | 第21-22页 |
(三) 权利禁止滥用原则的要求 | 第22-25页 |
三、我国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责任性质及其归责 | 第25-37页 |
(一) 法定代表人责任的性质 | 第25-27页 |
1. 法定代表人对公司承担责任的性质 | 第25页 |
2. 法定代表人对第三人承担责任的性质 | 第25-27页 |
(二) 法定代表人责任承担的归责原则 | 第27-29页 |
1. 法定代表人的责任承担以过错原则为原则 | 第27-28页 |
2. 过错原则下的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 | 第28-29页 |
3. 特殊情况下的无过错原则的适用 | 第29页 |
(三) 法定代表人承担责任的具体构成要件 | 第29-34页 |
1. 法定代表人存在违反法律章程的行为 | 第30-32页 |
2. 公司或第三人的权益受到损害 | 第32页 |
3. 法定代表人损害公司利益行为和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 第32-33页 |
4. 法定代表人主观上有过错或重大过失 | 第33-34页 |
(四) 法定代表人责任的承担形式 | 第34-35页 |
1. 停止侵害和消除影响 | 第34页 |
2 违法收益归入公司 | 第34-35页 |
3. 赔偿损失 | 第35页 |
4. 继续履行义务 | 第35页 |
(五) 法定代表人责任的限免 | 第35-37页 |
1. 公司章程、股东会、董事会的限免 | 第36页 |
2. 经营判断原则的引用 | 第36-37页 |
四、我国公司法定代表人民事责任的立法完善 | 第37-45页 |
(一) 建立法定代表人对第三人的责任制度 | 第37-40页 |
1. 第三人的主体范围 | 第37-38页 |
2. 法定代表人承担责任采用主观标准 | 第38页 |
3. 确定法定代表人承担责任的责任形式 | 第38-39页 |
4. 对法定代表人的赔偿数额进行界定 | 第39页 |
5. 增加第三人对法定代表人的诉讼规定 | 第39-40页 |
(二) 健全现行法定代表人的义务责任规定 | 第40-43页 |
1. 法定义务的具体规定 | 第40-41页 |
2. 相关义务责任规定的完善 | 第41-43页 |
(三) 赋予监事在诉讼期间的代表权 | 第43页 |
(四) 公司章程的管理与改进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