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B15086-2013商用车滑移门保持件的结构优化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车门性能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车门性能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有限元理论与软件介绍 | 第15-23页 |
2.1 有限元法 | 第15-18页 |
2.1.1 有限元发展简介 | 第15-16页 |
2.1.2 有限元分析过程 | 第16-18页 |
2.2 准静态问题计算方法 | 第18页 |
2.3 显式计算方法 | 第18-19页 |
2.4 薄壳单元 | 第19-20页 |
2.5 接触算法 | 第20-21页 |
2.6 有限元分析软件 | 第21-22页 |
2.6.1 HyperWorks | 第21页 |
2.6.2 LS-DYNA | 第21-2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滑移门保持件试验与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3-35页 |
3.1 滑移门保持件法规试验 | 第23-25页 |
3.1.1 滑移门保持件新旧法规对比 | 第23页 |
3.1.2 商用车滑移门保持件试验简介 | 第23-25页 |
3.1.3 商用车滑移门保持件初始试验结果 | 第25页 |
3.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5-33页 |
3.2.1 几何清理 | 第26页 |
3.2.2 网格划分 | 第26-28页 |
3.2.3 材料、属性赋予 | 第28页 |
3.2.4 穿透和干涉检查 | 第28-29页 |
3.2.5 连接方式的模拟 | 第29-30页 |
3.2.6 约束和加载的创建 | 第30-31页 |
3.2.7 接触设置 | 第31-32页 |
3.2.8 控制参数设置 | 第32-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滑移门保持件仿真分析与优化 | 第35-42页 |
4.1 仿真结果的有效性分析 | 第35-37页 |
4.1.1 有限元模型正确性检验 | 第35-36页 |
4.1.2 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36-37页 |
4.2 原因分析与结构改进 | 第37-40页 |
4.2.1 滑移门保持件未能通过法规的原因分析 | 第37-39页 |
4.2.2 薄弱部位的改进设计 | 第39-40页 |
4.3 改进后的仿真结果 | 第40-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减重设计 | 第42-55页 |
5.1 灵敏度分析 | 第42-49页 |
5.1.1 灵敏度分析理论 | 第42-45页 |
5.1.2 灵敏度计算 | 第45-47页 |
5.1.3 减重后的试验验证 | 第47-49页 |
5.2 滑移门保持件的布置优化 | 第49-54页 |
5.2.1 连接位置的变动范围 | 第49页 |
5.2.2 连接点位置优化 | 第49-53页 |
5.2.3 最优布置下的减重设计 | 第53-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结论 | 第55页 |
6.2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区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