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可能的创新点与难点 | 第15-16页 |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页 |
| ·难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特殊性和融资特点 | 第16-23页 |
| ·高新技术产业内涵 | 第16-17页 |
| ·高新技术产业成长阶段和内在特征 | 第17-18页 |
| ·高新技术产业成长阶段 | 第17-18页 |
| ·高新技术产业内在特征 | 第18页 |
| ·高新技术产业属性的外在表现 | 第18-20页 |
| ·高风险性 | 第19页 |
| ·高投入性 | 第19页 |
| ·高智力性 | 第19页 |
| ·高收益性 | 第19-20页 |
| ·一定的时效性 | 第20页 |
|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特点 | 第20-23页 |
| ·种子期企业资金需求特点 | 第20页 |
| ·创建期企业资金需求特点 | 第20-21页 |
| ·成长期企业资金需求特点 | 第21页 |
| ·成熟期企业资金需求特点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国际比较 | 第23-30页 |
| ·美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的特点 | 第23-25页 |
| ·政府的导向作用 | 第23-24页 |
| ·完备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 | 第24-25页 |
| ·完善的中介服务 | 第25页 |
| ·日本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的特点 | 第25-26页 |
| ·政府的积极扶持 | 第25-26页 |
| ·融资渠道 | 第26页 |
| ·德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 | 第26-27页 |
| ·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体系 | 第27页 |
| ·政府的支持引导作用 | 第27页 |
| ·不同投融资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 第27-30页 |
| ·不同投融资模式的比较 | 第27-28页 |
| ·不同投融资模式的启示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甘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其融资特性 | 第30-35页 |
| ·甘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 第30-32页 |
| ·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率低 | 第31页 |
|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但整体规模仍有待提高 | 第31页 |
| ·高新技术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急需扶持壮大 | 第31-32页 |
| ·甘肃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特性与瓶颈 | 第32-35页 |
| ·甘肃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特性 | 第32-33页 |
| ·甘肃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瓶颈 | 第33-35页 |
| 第五章 甘肃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创新 | 第35-46页 |
| ·融资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 | 第35-37页 |
| ·高新技术产业集成融资的含义 | 第35页 |
| ·以政府引导资金为先导 | 第35-36页 |
| ·以风险投资为主体 | 第36-37页 |
| ·以商业银行等间接融资为支撑 | 第37页 |
| ·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补充 | 第37页 |
| ·具体的融资模式构建 | 第37-42页 |
| ·种子期的融资 | 第38-39页 |
| ·创建期的融资 | 第39-40页 |
| ·成长期的融资 | 第40-41页 |
| ·成熟期的融资 | 第41-42页 |
| ·融资模式构建的保障条件 | 第42-46页 |
| ·实施融资优惠政策,加大风险资本投入 | 第42页 |
| ·健全担保体系,增强担保能力 | 第42-43页 |
| ·加快天使投资发展进度 | 第43页 |
| ·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 | 第43-44页 |
| ·鼓励银行业务创新 | 第44页 |
| ·加大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 | 第44-45页 |
| ·加快融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 第45-46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