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国家理论论文--国家与民族、国家与人民论文

聚居型多民族国家民主转型进程中的民族分离问题研究--以我国周边五国为例

中文摘要第14-18页
Abstract第18-21页
导论第22-80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22-31页
    二、研究意义第31-36页
    三、研究方法第36-39页
    四、研究现状第39-76页
    五、研究思路与创新点第76-80页
第一章 民主转型与民族分离:理论框架与变量关系第80-96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80-83页
        一、民主与民主转型第80页
        二、民族与民族分离第80-83页
    第二节 聚居型多民族国家:概念、理论与参数第83-90页
        一、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概念第83-84页
        二、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理论建构第84-90页
    第三节 民主转型引发民族分离:耦合关系分析第90-95页
        一、“多数制民主”异化为主体民族控制型民主第90-91页
        二、多党竞争异化为民族竞争第91-93页
        三、自由化带来中央政府权威的衰落甚至权力真空第93-95页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二章 斯里兰卡:两族对峙与宪政改革第96-129页
    第一节 斯里兰卡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特征及其构建第96-106页
        一、斯里兰卡的民族结构第96-98页
        二、斯里兰卡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构建及其历史上的僧泰关系第98-106页
    第二节 议会民主制在斯里兰卡的建立及其特点第106-112页
        一、科尔布鲁克—卡梅伦改革:民族代表制的形成第106-107页
        二、威廉·曼宁改革:民族政党制的萌芽第107-108页
        三、多诺莫尔改革:引入普选制第108-110页
        四、索尔伯里改革:多党竞争制的确立第110-112页
    第三节 议会民主制的瓦解与泰米尔分离主义运动的爆发第112-121页
        一、1948-1972年:僧伽罗人控制型民主的确立第112-118页
        二、1972-1983年:从议会民主制到总统议会制第118-121页
    第四节 内战中的分权改革试验:民族和解的钥匙?第121-127页
        一、1983-1987年:印斯和平协议与宪法第十三修正案第121-125页
        二、1995-2000年:新宪法草案第125-127页
    本章小结第127-129页
第三章 泰国:两族对峙与民主转型第129-199页
    第一节 泰国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特征及其构建第129-147页
        一、泰国的民族结构第129-133页
        二、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构建与历史上的泰马关系第133-147页
    第二节 泰国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与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第147-171页
        一、议会民主制的艰难前行与马来穆斯林分离问题的产生(1932—1957)第147-160页
        二、“泰式民主”与马来穆斯林的武装分离运动(1957——1973)第160-171页
    第三节 泰国的第二次民主转型与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第171-184页
        一、多党议会制的短暂回归与马来穆斯林的有限政治参与(1973——1976)第171-178页
        二、军方主导下的半民主制与马来穆斯林分离运动的沉寂(1976——1992)第178-184页
    第四节 泰国的第三次民主转型与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第184-196页
        一、第三次民主转型初期(1992——2001):民主乱局与马来民族分离问题的复燃第185-187页
        二、第三次民主转型中期(2001——2006):他信强势政府与马来穆斯林问题的恶化第187-193页
        三、第三次民主转型后期(2006——至今):阶级冲突与民族分离的双重困境第193-196页
    本章小结第196-199页
第四章 菲律宾:两族对峙与民主转型第199-250页
    第一节 菲律宾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特征及其构建第200-216页
        一、菲律宾的民族结构第200-203页
        二、菲律宾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构建与南北关系第203-216页
    第二节 美式民主的构建与摩洛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爆发第216-227页
        一、美式民主的构建及其特点第216-220页
        二、摩洛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爆发与美式民主体制的瓦解第220-227页
    第三节 马科斯军事独裁统治时期的民族分离运动与民主运动第227-236页
        一、马科斯政府为维护合法性实行的土地改革和民族和谈政策第227-233页
        二、摩洛民族解放阵线的分裂和民主运动的高涨第233-236页
    第四节 美式民主制的恢复与民族和解的推进第236-248页
        一、阿基诺夫人政府时期的宪政改革与民族和解(1986——1992)第236-239页
        二、拉莫斯政府时期的民族和解与摩洛分离运动的新动向(1992——1998)第239-241页
        三、从埃斯特拉达到阿罗约政府时期摩洛分离问题的进展(1998-2010)第241-244页
        四、阿基诺三世政府时期的菲南和平进程(2010——2016)第244-248页
    本章小结第248-250页
第五章 缅甸:多族对峙与民主转型第250-316页
    第一节 缅甸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特征及其构建第250-269页
        一、缅甸的民族结构第250-257页
        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聚居型多民族结构的形成第257-269页
    第二节 缅甸议会民主制的建立与民族分离运动的兴起第269-280页
        一、缅甸议会民主制的建立过程与特点第269-272页
        二、民族冲突和民族分离运动的兴起第272-274页
        三、吴努政府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分离运动的扩大第274-278页
        四、议会民主制的瓦解与军政府的上台第278-280页
    第三节 军政府执政下的民族冲突和民主运动第280-288页
        一、奈温军政府时期的民族政策与政治改革第280-283页
        二、民族冲突的扩大和民主运动的兴起第283-286页
        三、民主运动的高涨与奈温军政府的垮台第286-288页
    第四节 1988年以来缅甸的民主转型与民族和解第288-314页
        一、新军政府执政下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与民族和解努力(1988——2003)第289-296页
        二、新军政府执政下的第二次民主转型与民族和解努力(2003——2011)第296-302页
        三、吴登盛政府主导的第三次民主转型与民族和解努力(2011——2015)第302-314页
    本章小结第314-316页
第六章 印度尼西亚:多族对峙与民主转型第316-375页
    第一节 印度尼西亚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特征及其构建第316-333页
        一、印度尼西亚的民族结构第316-320页
        二、印度尼西亚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构建第320-333页
    第二节 议会民主制在印尼的建立与失败第333-341页
        一、议会民主制在印尼的建立过程及其特点第334-337页
        二、民族地方叛乱与印尼议会民主制的失败第337-341页
    第三节 从“有领导的民主”到“新秩序”:军事独裁统治的确立与民族分离运动的兴起第341-357页
        一、苏加诺“有领导的民主”体制时期(1957——1965)第341-346页
        二、苏哈托“新秩序”军事独裁统治时期(1965——1998)第346-357页
    第四节 民主转型时期的宪政改革与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第357-372页
        一、苏哈托新秩序体制的崩溃与民族冲突及分离运动的高涨第357-363页
        二、以分权为核心的宪政改革第363-367页
        三、分权:能否有效遏制民族分离主义?第367-372页
    本章小结第372-375页
结论第375-389页
参考文献第389-407页
致谢第407-40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第409-41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410页

论文共4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定量用于参枝苓口服液的质量评价研究
下一篇:言语行为视角下西班牙语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研究及其对外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