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0-29页 |
2.1 我国壳资源与上市公司发行和退市制度 | 第20-24页 |
2.1.1 壳资源的概念界定 | 第20页 |
2.1.2 上市公司发行与退市制度 | 第20-24页 |
2.2 重组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2.1 债务重组的相关概念及财务影响 | 第24-25页 |
2.2.2 资产重组的相关概念及财务影响 | 第25-27页 |
2.3 我国~*ST类上市公司重组保壳的现状 | 第27-29页 |
第3章 ~*ST凤凰重组保壳历程回顾 | 第29-39页 |
3.1 ~*ST凤凰简介 | 第29-34页 |
3.1.1 公司历史沿革 | 第29-30页 |
3.1.2 经营范围 | 第30页 |
3.1.3 股权结构及控制人情况 | 第30-34页 |
3.1.4 主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 第34页 |
3.2 ~*ST凤凰风险警示及撤销历程 | 第34-37页 |
3.2.1 ~*ST凤凰风险警示 | 第34-35页 |
3.2.2 ~*ST凤凰风险警示撤销历程 | 第35-37页 |
3.3 ~*ST凤凰债务重组方案和历程 | 第37-39页 |
3.3.1 债务重组方案 | 第37页 |
3.3.2 债务重组的历程 | 第37-39页 |
第4章 ~*ST凤凰重组保壳的案例分析 | 第39-65页 |
4. 1从优质上市公司沦为"壳"的原因分析 | 第39-48页 |
4.1.1 行业原因 | 第39-41页 |
4.1.2 盲目扩张与债台高筑 | 第41-44页 |
4.1.3 经营困境与财务困境相生相伴 | 第44-48页 |
4.2 公司债务重组前财务行为分析 | 第48-52页 |
4.2.1 会计政策变更下的盈余管理 | 第48-49页 |
4.2.2 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及非标准审计报告 | 第49-50页 |
4.2.3 隐藏资产减值与转移负债 | 第50-51页 |
4.2.4 裁员减负变卖资产偿债 | 第51-52页 |
4.3 公司债务重组财务效应和市场效应分析 | 第52-61页 |
4.3.1 公司债务重组保壳的财务效应分析 | 第52-58页 |
4.3.2 保壳成功后的市场反应分析 | 第58-61页 |
4.4 ~*ST凤凰被资产重组借壳分析 | 第61-65页 |
4.4.1 控股东易主 | 第61-62页 |
4.4.2 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预案 | 第62-63页 |
4.4.3 若预案实施对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 第63-65页 |
第5章 ~*ST凤凰重组保壳案例启示 | 第65-69页 |
5.1 对"壳资源"利益各方的博弈分析与启示 | 第65-67页 |
5.1.1 "壳资源"利益各方的博弈分析 | 第65-66页 |
5.1.2 "壳资源"利益各方的博弈的启示 | 第66-67页 |
5.2 对资本市场发行与退市制度的启示和建议 | 第67-69页 |
5.2.1 推进注册制使资本市场达到有序进出 | 第67-68页 |
5.2.2 改进现有的资本市场退市监管指标 | 第68-6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9-7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9页 |
6.2 论文不足及未来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