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正念的调节作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前言第11-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13页
        1.2.2 实践意义第13页
    1.3 研究目的第13-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25页
    2.1 手机成瘾第14-18页
        2.1.1 手机成瘾的概念第14页
        2.1.2 手机成瘾的测量第14-15页
        2.1.3 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第15-17页
        2.1.4 手机成瘾的影响后效第17-18页
    2.2 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的严重性第18-19页
    2.3 正念第19-21页
        2.3.1 正念的概念第19-20页
        2.3.2 正念的测量第20页
        2.3.3 基于正念的干预第20-21页
    2.4 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的影响第21-22页
    2.5 正念在手机成瘾与青少年焦虑、抑郁之间的调节作用第22-23页
    2.6 文献总结及问题提出第23-25页
        2.6.1 文献总结第23页
        2.6.2 问题提出第23-25页
3 研究: 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正念的调节作用第25-31页
    3.1 研究目的第25页
    3.2 研究方法第25-27页
        3.2.1 被试第25页
        3.2.2 研究工具第25-26页
        3.2.3 数据处理第26页
        3.2.4 共同方法偏差第26-27页
    3.3 结果分析第27-31页
        3.3.1 描述性统计及人口学差异检验第27-28页
        3.3.2 相关分析第28页
        3.3.3 调节效应检验第28-31页
4 讨论第31-36页
    4.1 各变量在人口学上的差异第31页
    4.2 手机成瘾、青少年焦虑、抑郁以及正念之间的关系第31-32页
        4.2.1 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的影响第31页
        4.2.2 正念的调节作用第31-32页
    4.3 基于正念的青少年手机成瘾的干预设想第32-34页
    4.4 本研究的意义与不足第34-36页
        4.4.1 理论意义第34页
        4.4.2 实践意义第34-35页
        4.4.3 不足之处第35-36页
5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4页
附录第44-45页
后记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柴胡疏肝散加减预防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男性BMI指数与精子数量关系的系统回顾及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