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2-23页 |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新生儿贫血的认识 | 第12-14页 |
一、生理方面 | 第12页 |
二、病理方面 | 第12页 |
三、辨证方面 | 第12页 |
四、治疗方面 | 第12-14页 |
第二节 西医对早产儿及其贫血的认识 | 第14-17页 |
一、早产儿贫血的概念、诊断标准 | 第14页 |
二、早产儿贫血的分型及发生原因 | 第14-16页 |
三、早产儿贫血的临床防治进展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当归补血汤现代研究及其药物安全性及毒理研究 | 第17-19页 |
一、现代药理研究 | 第17-18页 |
二、药物安全性及毒理研究 | 第18-19页 |
第四节 开发前景 | 第19-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3-40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案 | 第23-26页 |
一、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3页 |
二、病例来源 | 第23页 |
三、早产儿贫血诊断标准 | 第23页 |
四、纳入标准 | 第23页 |
五、排除标准 | 第23页 |
六、剔除和脱落标准 | 第23-24页 |
七、治疗方法 | 第24-25页 |
八、观察指标 | 第25页 |
九、标本采集及测定 | 第25页 |
十、统计学处理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第26-33页 |
一、病例构成情况 | 第26-27页 |
二、两组早产儿各时间段贫血发生例数及输血率比较 | 第27-28页 |
三、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 第28页 |
四、血常规、血清铁含量比较 | 第28-32页 |
五、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 第32-33页 |
六、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监测 | 第33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33-40页 |
一、当归补血汤选方依据 | 第34页 |
二、当归补血汤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分析 | 第34-36页 |
三、当归补血汤与早产儿输血 | 第36页 |
四、当归补血汤与早产儿免疫 | 第36-37页 |
五、当归补血汤对早产儿体质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六、当归补血汤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 第38页 |
七、安全性分析 | 第38页 |
八、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38页 |
九、本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6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