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2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第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1.2.1 杜仲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2.2 杜仲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2.3 杜仲橡胶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杜仲叶7种主要活性成分的测定 | 第25-35页 |
2.1 材料 | 第25-26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2.1.2 仪器与试剂 | 第26页 |
2.2 方法与结果 | 第26-31页 |
2.2.1 色谱条件 | 第26-27页 |
2.2.2 溶液配制 | 第27-28页 |
2.2.3 线性关系考察 | 第28页 |
2.2.4 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 | 第28-29页 |
2.2.5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29-31页 |
2.3 样品测定及比较分析 | 第31-33页 |
2.4 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杜仲叶中主要活性成分比较分析 | 第35-49页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3.1.0 试验地概况 | 第35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5-36页 |
3.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6页 |
3.1.3 测定方法 | 第36-38页 |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7页 |
3.2.1 不同种质杜仲叶片6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整体变化描述 | 第38-41页 |
3.2.2 不同来源杜仲种质叶中6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分析 | 第41-42页 |
3.2.3 杜仲叶片6种活性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3.2.4 杜仲种质叶中6种活性成分含量的聚类分析 | 第43-47页 |
3.3 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杜仲果实形态性状差异性分析 | 第49-6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49-50页 |
4.1.2 果实表型性状的测定 | 第50页 |
4.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50-51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1-60页 |
4.2.1 杜仲种质果实性状变异分析 | 第51-52页 |
4.2.2 主成分分析 | 第52-54页 |
4.2.3 不同来源杜仲种质12个果实性状的比较分析 | 第54-57页 |
4.2.4 基于12个果实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57-60页 |
4.3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杜仲果实橡胶含量的变异性分析 | 第61-72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4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61页 |
5.1.2 仪器与试剂 | 第61页 |
5.1.3 果实含胶量的测定 | 第61-63页 |
5.1.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第63-64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64-70页 |
5.2.1 果实杜仲橡胶含量差异 | 第64-66页 |
5.2.2 杜仲果实含胶量与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66-68页 |
5.2.3 不同来源杜仲果皮含胶量分析 | 第68-69页 |
5.2.4 高含胶量优良资源筛选 | 第69-70页 |
5.3 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2-77页 |
6.1 结论 | 第72页 |
6.2 讨论 | 第72-75页 |
6.3 建议与展望 | 第75-77页 |
6.3.1 创新点 | 第75-76页 |
6.3.2 不足和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6页 |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