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风能发电论文

储能型风电场作为电网黑启动电源的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6-31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6-17页
    1.2 黑启动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 风力发电与电池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9-26页
        1.3.1 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9-22页
        1.3.2 电池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第22-25页
        1.3.3 风电场应用电池储能系统的研究现状第25-26页
    1.4 储能型风电场作为电网黑启动电源的研究现状第26-28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8-31页
第2章 电池储能系统和双馈风电机组的多工况仿真第31-50页
    2.1 引言第31-32页
    2.2 并网与孤网运行模式下电池储能系统的仿真第32-36页
        2.2.1 电池储能系统的基本结构第32页
        2.2.2 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第32-34页
        2.2.3 功率转换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4-35页
        2.2.4 并网与孤网运行模式下电池储能系统的仿真模型第35-36页
    2.3 双馈风电机组空载并网的双工况仿真第36-49页
        2.3.1 双馈风电机组的数学模型第36-39页
        2.3.2 双馈发电机的双工况仿真模型第39-44页
        2.3.3 双馈风电机组的双工况整体仿真模型第44-45页
        2.3.4 双馈风电机组的空载并网过程仿真第45-49页
    2.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3章 储能型风电场作为电网黑启动电源的控制策略第50-73页
    3.1 引言第50-51页
    3.2 储能型风电场作为电网黑启动电源的总体技术方案第51-55页
        3.2.1 呼伦贝尔电网概况第51-52页
        3.2.2 总体技术方案设计第52-53页
        3.2.3 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第53-55页
    3.3 储能型风电场的自启动方案第55-62页
        3.3.1 励磁涌流的产生机理第55-56页
        3.3.2 和应涌流的产生机理第56-58页
        3.3.3 储能型风电场的自启动方案设计第58-62页
    3.4 储能型风电场的孤网运行控制策略第62-64页
    3.5 储能型风电场启动火电机组的仿真与分析第64-71页
        3.5.1 储能型风电场的自启动过程第64-65页
        3.5.2 出口变和输电线路的空载充电过程第65-67页
        3.5.3 带动火电机组辅机启动的过程第67-71页
    3.6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4章 储能型风电场作为黑启动电源时电池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第73-82页
    4.1 引言第73页
    4.2 影响BESS容量配置的因素分析第73-75页
        4.2.1 BESS的运行原理第73-74页
        4.2.2 影响因素分析第74-75页
    4.3 BESS的容量配置方法第75-77页
        4.3.1 BESS功率输出波形的确定方法第75-76页
        4.3.2 电池系统额定容量的配置方法第76-77页
        4.3.3 电池系统最大充放电功率及逆变器容量的配置方法第77页
        4.3.4 SOC初始范围的确定方法第77页
    4.4 BESS的容量配置方案第77-80页
        4.4.1 确定BESS的功率输出第78-79页
        4.4.2 配置电池系统和逆变器第79-80页
        4.4.3 确定BESS的初始荷电状态范围第80页
    4.5 储能型风电场作为电网黑启动电源的可行性分析第80-81页
    4.6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5章 储能型风电场孤网运行时双馈风电机组有功控制策略的改进第82-92页
    5.1 引言第82页
    5.2 DFIG运行点的转移轨迹优化第82-86页
        5.2.1 DFIG运行点的稳定性分析第82-84页
        5.2.2 DFIG运行点的转移轨迹优化模型第84-86页
    5.3 储能型风电场孤网运行时DFIG有功控制策略的改进第86-88页
        5.3.1 风速估计器第86-87页
        5.3.2 运行轨迹控制器第87-88页
        5.3.3 变桨系统及转子侧变频器的控制单元第88页
    5.4 仿真验证第88-91页
        5.4.1 风电机组接入无穷大电网时的有功调控仿真第88-90页
        5.4.2 储能型风电场启动火电机组辅机的仿真第90-91页
    5.5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6章 黑启动初期风储火系统的分层协调控制策略第92-104页
    6.1 引言第92-93页
    6.2 风储火系统的协调控制模型第93-97页
        6.2.1 风储火系统的基本结构第93页
        6.2.2 风储火系统的运行特性分析第93-95页
        6.2.3 风储火系统的协调控制模型第95-97页
    6.3 风储火系统的分层协调控制策略第97-100页
        6.3.1 系统层控制第97-98页
        6.3.2 厂层控制第98-99页
        6.3.3 机组层控制第99-100页
    6.4 仿真验证第100-103页
        6.4.1 风储火系统空充输电线路第100-101页
        6.4.2 风储火系统启动大型辅机第101-103页
    6.5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04-106页
    7.1 结论第104-105页
    7.2 展望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19-12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121-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作者简介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叶片氮、磷、钾含量在甜仁杏童期向成年期转变中的生理作用
下一篇:杜仲主要活性成分和杜仲橡胶的变异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