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固体物理学论文--薄膜物理学论文--薄膜的性质论文

原子层淀积高k材料的光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符号对照表第14-15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5-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28页
    1.1 CMOS器件的特征尺寸的缩小所带来的挑战第20-21页
    1.2 高K栅介质的引入第21-26页
        1.2.1 选择高K栅介质材料的基本要求第21-23页
        1.2.2 高K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3页
        1.2.3 材料光学表征方法和发展现状第23-25页
        1.2.4 高K栅的发展现状第25页
        1.2.5 高K栅介质材料所面临的问题第25-26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第26-28页
第二章 高K材料的制备工艺原理和表征技术第28-42页
    2.1 原子层淀积技术(ALD)第28-33页
        2.1.1 ALD的原理和发展简介第28-32页
        2.1.2 采用ALD的方法淀积高K材料第32-33页
    2.2 椭圆偏振仪(VASE)的原理第33-38页
        2.2.1 光学椭偏仪的简介第33-34页
        2.2.2 p和s偏振光的反射原理第34-36页
        2.2.3 采用VASE测量薄膜光学参数第36-38页
    2.3 光电子能谱仪(XPS)第38-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Nd_2O_3光学特性和工艺相关性研究第42-70页
    3.1 确定优化的Nd_2O_3材料的原子层淀积工艺条件第42-50页
        3.1.1 Nd_2O_3薄膜的制备和VASE光学测试第42-43页
        3.1.2 金属前驱体Nd(thd)3的气化温度对Nd_2O_3膜的生长速率的影响第43-44页
        3.1.3 原子层淀积温度对Nd_2O_3薄膜材料生长速率的影响研究第44-45页
        3.1.4 淀积温度对Nd_2O_3薄膜材料的光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第45-47页
        3.1.5 Nd_2O_3材料和硅衬底之间界面处吸收特性峰的来源研究第47-49页
        3.1.6 优化的ALD制备Nd_2O_3薄膜材料的工艺条件的确定第49-50页
    3.2 淀积后退火温度对Nd_2O_3介质材料的光学特性影响第50-59页
        3.2.1 样品的制备和光学测试第50页
        3.2.2 VASE光学测试和模型分析的基础介绍第50-52页
        3.2.3 确定Nd_2O_3介质材料的折射率指数(n)和消光系数(k)第52-54页
        3.2.4 Nd_2O_3的折射率指数色散随着退火温度变化的分析第54-55页
        3.2.5 Nd_2O_3介质材料的光学带隙的确定第55-56页
        3.2.6 Nd_2O_3介质材料的物理模型表征第56-59页
    3.3 淀积后高温退火对Nd_2O_3的界面化学态和能带排列的影响第59-68页
        3.3.1 样品的制备和测试第59-60页
        3.3.2 Nd_2O_3/Si叠栅界面化学态随着退火温度变化的研究第60-62页
        3.3.3 淀积后退火对于Nd_2O_3介质材料和硅衬底界面组分的影响第62-64页
        3.3.4 Nd_2O_3介质材料薄膜的光学带隙能值和淀积后退火关系的研究第64-65页
        3.3.5 确定Nd_2O_3介质材料和硅衬底之间的价带差(VBO)第65-67页
        3.3.6 确定Nd_2O_3介质材料和硅衬底之间的导带差(CBO)第67-68页
    3.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HfO_2光学特性和厚度及氧化剂的相关性研究第70-92页
    4.1 HfO_2的光学特性和厚度相关性研究第70-80页
        4.1.1 材料的制备和测试第70-71页
        4.1.2 水基HfO_2确定复介电常数随厚度的变化第71-75页
        4.1.3 水基HfO_2带隙能值随着厚度和退后温度的的变化研究第75-78页
        4.1.4 采用O_3作为氧化剂的不同厚度的HfO_2的光学特性研究第78-80页
    4.2 氧化剂不同对HfO_2光学特性的影响第80-90页
        4.2.1 HfO_2的ALD淀积和VASE测试第80页
        4.2.2 确定水基和臭氧基的HfO_2薄膜的复介电常数第80-84页
        4.2.3 HfO_2的光学带隙和淀积所用的氧化剂之间的关系研究第84-86页
        4.2.4 臭氧基和水基HfO_2材料的高频介电常数的确定第86-87页
        4.2.5 确定不同氧化剂生长的HfO_2薄膜和硅衬底之间的价带差(VBO)第87-89页
        4.2.6 确定不同氧化剂生长的HfO_2薄膜和硅衬底之间的导带差(CBO)第89-90页
    4.3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五章 不同结构HfO_2/Al_2O_3纳米层的光学特性研究第92-114页
    5.1 HfO_2/Al_2O_3叠层厚度对(HfO_2/Al_2O_3)_x叠栅的光学特性影响研究第92-98页
        5.1.1 样品的制备和测试第92-94页
        5.1.2 (HfO_2/Al_2O_3)_x叠栅复介电函数的确定第94-95页
        5.1.3 (HfO_2/Al_2O_3)_x叠栅光学带隙能值的确定第95-98页
    5.2 不同Al_2O_3插入层位置对Al_2O_3/ HfO_2叠栅光学特性的影响第98-105页
        5.2.1 样品的制备和测试第98-99页
        5.2.2 Al_2O_3插入层位置对Al_2O_3/ HfO_2叠栅复介电函数的确定第99-101页
        5.2.3 不同Al_2O_3插入层位置的Al_2O_3/ HfO_2叠栅光学带隙能值得确定第101-102页
        5.2.4 Al_2O_3插入层的Al_2O_3/ HfO_2叠栅和衬底之间的带差分析第102-104页
        5.2.5 Al_2O_3插入层位置的Al_2O_3/ HfO_2叠栅的CV特性分析第104-105页
    5.3 HfO_2中添加Al组分对Al-HfO_2介质材料光学特性的影响第105-112页
        5.3.1 介质薄膜的制备和光学测试第105-107页
        5.3.2 未掺杂的HfO_2介质材料膜的介电函数的确定第107-108页
        5.3.3 比较不同掺杂水平的Al-HfO_2介质薄膜的 ε2以及其随着退火温度的变化研究第108-110页
        5.3.4 不同掺杂水平的Al-HfO_2介质薄膜的带隙能值随着退火温度的变化研究和比较第110-112页
    5.4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114-118页
    6.1 研究结论第114-117页
    6.2 研究展望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4页
致谢第134-136页
作者简介第136-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光伏微逆变器的分布式电源研究
下一篇:高性能羟基硅酸盐金属修复技术及测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