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 第11-17页 |
1.3.1 媒介形象的定义 | 第11-12页 |
1.3.2 不同群体媒介形象的研究情况 | 第12-14页 |
1.3.3 中国运动员媒介形象的研究情况 | 第14-16页 |
1.3.4 李娜媒介形象的研究情况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5.1 定量内容分析法 | 第18-19页 |
1.5.2 新闻话语分析法 | 第19-20页 |
2 具体报道的内容分析 | 第20-34页 |
2.1 样本界定和属性分析 | 第20-23页 |
2.1.1 报道时间 | 第21-22页 |
2.1.2 刊登版面 | 第22-23页 |
2.2 分析单元 | 第23页 |
2.3 类目建构 | 第23-24页 |
2.4 分类讨论 | 第24-34页 |
2.4.1 报道篇幅与体裁 | 第24-27页 |
2.4.2 报道主题 | 第27-29页 |
2.4.3 消息来源 | 第29-32页 |
2.4.4 报道态度与立场 | 第32-34页 |
3 具体报道的新闻话语分析 | 第34-49页 |
3.1 典型样本选择 | 第34-35页 |
3.2 新闻图式分析 | 第35-38页 |
3.3 微观语义结构分析 | 第38页 |
3.4 风格和修辞分析 | 第38-49页 |
3.4.1 对李娜所冠以的称谓用词 | 第38-46页 |
3.4.2 隐喻 | 第46-47页 |
3.4.3 引语 | 第47-49页 |
4 话语建构的李娜媒介形象描摹 | 第49-67页 |
4.1 中国网球历史突破的引领者形象 | 第49-51页 |
4.1.1 对职业赛事的报道特点 | 第49-50页 |
4.1.2 通过赛事报道对李娜职业形象的塑造转变 | 第50-51页 |
4.2 性格丰富的个性运动员形象 | 第51-58页 |
4.2.1 赛场上敢打敢拼的斗士形象 | 第52-54页 |
4.2.2 脾气火爆的"直肠子"形象 | 第54-56页 |
4.2.3 幽默风趣的被访者形象 | 第56-58页 |
4.3 从心理素质薄弱到情绪管理得当的心态管控者形象 | 第58-60页 |
4.4 与举国体制抗争的职业体育先行者形象 | 第60-64页 |
4.5 退役后成为网球在中国的推广者形象 | 第64-67页 |
5 焦点事件中,与其他媒介所塑造的李娜形象的对比 | 第67-76页 |
5.1 北京奥运会"shut up"事件 | 第67-70页 |
5.2 "打球不为国家"事件 | 第70-72页 |
5.3 2013年法网"三叩九拜"事件 | 第72-76页 |
6 研究总结与讨论 | 第76-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 | 第83-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