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河流论文

皖北河流沉积物环境质量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河流沉积物环境质量研究第11-15页
        1.1.1 沉积物环境质量第11-12页
        1.1.2 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第12-15页
    1.2 河流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第15-17页
        1.2.1 河流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研究第15-17页
        1.2.2 河流沉积物细菌群落功能研究第17页
    1.3 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素第17-19页
        1.3.1 影响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主要因素第17-18页
        1.3.2 影响沉积物中细菌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第18-19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2页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1.4.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3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2-31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2-23页
        2.1.1 自然资源状况第22页
        2.1.2 社会经济状况第22-23页
        2.1.3 环境质量状况第23页
    2.2 样本采集与预处理第23-25页
        2.2.1 水系与河流第23-24页
        2.2.2 样本采集第24-25页
        2.2.3 样本预处理第25页
    2.3 沉积物常规理化性质分析第25-28页
        2.3.1 物理性质测定第26页
        2.3.2 化学性质测定第26-28页
    2.4 沉积物中重金属分析第28页
        2.4.1 汞(Hg)的测定第28页
        2.4.2 其他重金属测定第28页
    2.5 沉积物微生物分析第28-30页
        2.5.1 总DNA提取第28-29页
        2.5.2 高通量测序第29页
        2.5.3 细菌多样性分析第29页
        2.5.4 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测定第29-30页
    2.6 数据处理第30-31页
第三章 沉积物常规理化性质第31-55页
    3.1 沉积物颗粒组成第31-33页
        3.1.1 颗粒组成总体特征分析第31-32页
        3.1.2 不同粒径组分特征第32-33页
    3.2 沉积物pH值第33-36页
        3.2.1 沉积物pH值总体特征第33-34页
        3.2.2 不同河流沉积物pH特征第34-36页
    3.3 沉积物有机质第36-38页
        3.3.1 皖北河流沉积物有机质总体特征第36-37页
        3.3.2 不同河流沉积物有机质特征第37-38页
    3.4 沉积物氮素含量第38-41页
        3.4.1 皖北河流沉积物总氮(TN)第38-39页
        3.4.2 皖北河流沉积物可交换态氮(EN)第39-41页
    3.5 沉积物磷形态第41-46页
        3.5.1 总磷含量第41-43页
        3.5.2 有机磷(OP)与无机磷(IP)第43-45页
        3.5.3 酸溶磷(HCl-P)与碱溶磷(NaOH-P)第45-46页
    3.6 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与营养状况综合评价第46-54页
        3.6.1 相关分析与元素比例分析第46-49页
        3.6.2 河流沉积物营养元素评价第49-53页
        3.6.3 来源分析与讨论第53-54页
    3.7 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第55-71页
    4.1 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的确定第55-56页
    4.2 重金属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第56-58页
        4.2.1 重金属含量第56-57页
        4.2.2 重金属空间分布第57-58页
    4.3 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第58-67页
        4.3.1 评价方法简介第58-61页
        4.3.2 评价结果第61-67页
    4.4 重金属与其他理化性质关系第67-69页
    4.5 重金属来源分析第69-70页
        4.5.1 相关分析第69页
        4.5.2 主成分分析第69-70页
    4.6 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沉积物中细菌群落及反硝化细菌功能群第71-79页
    5.1 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第71-75页
        5.1.1 细菌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第71页
        5.1.2 细菌优势口第71-75页
    5.2 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数量第75-77页
        5.2.1 基于细菌群落数据第75-77页
        5.2.2 基于主要功能基因第77页
    5.3 理化性质与细菌群落结构关系第77页
    5.4 理化性质与反硝化细菌关系第77-78页
    5.5 小结第78-79页
第六章 皖北河流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第79-88页
    6.1 确定候选指标第79页
    6.2 评价指标筛选第79-84页
        6.2.1 主成分分析第79-81页
        6.2.2 相关分析第81-84页
    6.3 权重计算第84-85页
    6.4 评价结果第85-87页
        6.4.1 评价结果计算第85-86页
        6.4.2 基于河流的沉积物环境质量特征第86页
        6.4.3 沉积物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空间分布特征第86-87页
    6.5 小结第87-8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7.1 结论第88-89页
    7.2 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企业采购体系内部控制管理与应用
下一篇:面向健康服务的可穿戴设备安全认证与隐私数据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