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盐生四翅滨藜表达序列标签分析及AcEBP1蛋白在非生物胁迫下的功能鉴定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中英文缩略语表第9-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9页
    1.1 植物逆境胁迫基本概念及其危害第17-20页
        1.1.1 植物稳态、逆境及驯化的基本概念第17-18页
        1.1.2 植物非生物胁迫危害全球粮食生产和安全第18-20页
    1.2 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反应第20-23页
        1.2.1 非生物胁迫的相对性第20-21页
        1.2.2 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的生理概况第21-23页
    1.3 植物进化的非生物胁迫的抗性机制第23-25页
        1.3.1 干旱胁迫及抗性机理第23-24页
        1.3.2 盐胁迫及抗性机理第24页
        1.3.3 低温胁及迫抗性机理第24-25页
        1.3.4 重金属胁迫及抗性机理第25页
    1.4 基因组学在植物非生物胁迫的应用第25-29页
        1.4.1 基于结构基因组的抗逆研究第25-27页
        1.4.2 基于功能基因组—转录组的抗逆研究第27-28页
        1.4.3 基于比较基因组的抗逆研究第28页
        1.4.4 基于宏基因组的抗逆研究第28-29页
    1.5 植物非生物胁迫的常规研究方法第29-30页
    1.6 植物非生物胁迫的重要功能蛋白第30-33页
        1.6.1 调控蛋白-转录因子第30-31页
        1.6.2 抗逆保护性蛋白第31-32页
        1.6.3 通道蛋白第32-33页
    1.7 增殖相关蛋白EBP1研究进展第33-36页
        1.7.1 EBP1蛋白的基本特征第33页
        1.7.2 EBP1蛋白的两种类型和功能第33-35页
        1.7.3 EBP1在动物和植物中的研究现状第35-36页
    1.8 盐生植物四翅滨藜研究现状第36-37页
        1.8.1 四翅滨藜基本特征第36页
        1.8.2 四翅滨藜及滨藜属物种抗逆研究进展第36-37页
    1.9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第37-39页
        1.9.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7页
        1.9.2 具体研究内容及流程第37-39页
第二章 四翅滨藜EST分析及抗逆基因挖掘第39-65页
    2.1 本章引言第39-40页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第40-41页
        2.2.1 植物材料、载体和菌株第40页
        2.2.2 使用试剂及酶第40-41页
        2.2.3 使用的仪器设备第41页
    2.3 实验方法第41-45页
        2.3.1 四翅滨藜培育及胁迫处理第41页
        2.3.2 四翅滨藜RNA提取及文库构建第41-42页
        2.3.3 cDNA文库PCR鉴定及测序第42页
        2.3.4 表达序列标签形成及处理第42页
        2.3.5 表达序列标签功能注释及分类第42-43页
        2.3.6 盐胁迫基因定量RT-PCR鉴定第43-44页
        2.3.7 表达序列标签EST-SSRs类型及分布第44-45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45-60页
        2.4.1 四翅滨藜cDNA文库质量评估第45页
        2.4.2 cDNA文库PCR及插入基因大小分布第45-47页
        2.4.3 cDNA文库表达序列标签形成及分析第47-48页
        2.4.4 表达序列标签基因注释及同源性分析第48-49页
        2.4.5 表达序列标签丰富基因分析第49-50页
        2.4.6 表达序列标签MIPS功能分类第50-51页
        2.4.7 表达序列标签GO功能分类及胁迫基因分析预测第51-54页
        2.4.8 盐胁迫相关基因预测及qRT-PCR分析第54-59页
        2.4.9 ESTs-SSRs鉴定及分析第59-60页
    2.5 预测的抗逆基因在真核生物中的应用第60-62页
    2.6 本章总结第62-65页
第三章 多用途植物表达载体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第65-89页
    3.1 本章引言第65-67页
    3.2 实验材料第67-70页
        3.2.1 实验载体和菌株第67页
        3.2.2 实验酶类、试剂及药品第67-68页
        3.2.3 实验设备及仪器第68页
        3.2.4 本章主要引物第68-69页
        3.2.5 载体体系构建方案第69-70页
        3.2.6 植物材料及培养条件第70页
    3.3 实验方法第70-74页
        3.3.1 35S介导MCS的植物过表达载体体系构建第70页
        3.3.2 MCS融合eGFP的亚细胞定位载体体系构建第70-72页
        3.3.3 rd29A诱导MCS及eGFP的表达载体系统构建第72页
        3.3.4 植物过表达载体在拟南芥中的应用第72-73页
        3.3.5 植物过表达载体抗性筛选条件优化第73页
        3.3.6 植物表达载体GUS元件功能检测第73-74页
        3.3.7 植物表达载体eGFP功能检测第74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74-85页
        3.4.1 35S介导MCS的植物过表达载体体系构建第74-75页
        3.4.2 35S驱动MCS-eGFP的亚细胞定位载体体系构建第75-77页
        3.4.3 rd29A驱动MCS及MCS-eGFP的表达载体构建第77-78页
        3.4.4 本章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序列及比较第78-80页
        3.4.5 植物表达载体转拟南芥后的抗性筛选第80-81页
        3.4.6 植物表达载体basta抗性筛选优化及检测第81-83页
        3.4.7 植物表达载体eGFP功能检测第83-84页
        3.4.8 植物表达载体GUS功能检测第84-85页
    3.5 本章讨论第85-87页
    3.6 本章结论第87-89页
第四章 四翅滨藜增殖蛋白AcEBP1非生物胁迫功能解析第89-119页
    4.1 本章前言第89-90页
    4.2 实验材料第90-92页
        4.2.1 实验载体和菌株第90页
        4.2.2 实验酶类第90-91页
        4.2.3 实验设备及仪器第91页
        4.2.4 实验试剂及药品第91页
        4.2.5 植物材料及培养条件第91-92页
        4.2.6 本章所用引物第92页
    4.3 实验方法第92-98页
        4.3.1 四翅滨藜AcEBP1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第92页
        4.3.2 四翅滨藜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AcEBP1表达动态第92-93页
        4.3.3 AcEBP1在烟草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第93-94页
        4.3.4 AcEBP1过表达T3代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及鉴定第94-95页
        4.3.5 AcEBP1过表达对拟南芥部分基因的调控第95页
        4.3.6 AcEBP1转基因拟南芥非生物胁迫处理第95-96页
        4.3.7 气孔密度及开度测定第96页
        4.3.8 叶片水分散失速率测定第96-97页
        4.3.9 O_2-富集及叶绿素含量测定第97页
        4.3.10 MDA及POD、SOD酶活测定第97页
        4.3.11 数据整理及分析第97-98页
    4.4 结果及分析第98-114页
        4.4.1 四翅滨藜AcEBP1基因的鉴定与序列分析第98-100页
        4.4.2 四翅滨藜AcEBP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第100-101页
        4.4.3 四翅滨藜AcEBP1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第101-102页
        4.4.4 AcEBP1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及基因过表达鉴定第102-105页
        4.4.5 AcEBP1对拟南芥内源基因的调控第105页
        4.4.6 AcEBP1过表达增加盐、渗透及ABA胁迫的敏感性第105-109页
        4.4.7 AcEBP1过表达增加拟南芥对冷胁迫的敏感性第109-110页
        4.4.8 AcEBP1过表达增强拟南芥的抗旱能力第110-112页
        4.4.9 AcEBP1通过降低水分消耗提高拟南芥的抗旱性第112-114页
    4.5 本章讨论第114-116页
    4.6 本章结论第116-119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19-123页
    5.1 基本结论第119-120页
    5.2 研究展望第120-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9页
附录第139-159页
    附录一:植物Hoagland营养液(第二、三、四章)第139-140页
    附录二:盐胁迫响应基因qRT-PCR引物(第二章)第140-141页
    附录三:ESTs基因Blast注释(第二章)第141-149页
    附录四:GUS染色液配方(第三章)第149-150页
    附录五:本章构建的12个表达载体图谱(第三章)第150-156页
    附录六:本章所用引物(第四章)第156-158页
    附录七:AcEBP1核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第四章)第158-159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159-163页
致谢第163-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医“治未病”干预1级高血压病的效果评价
下一篇: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中小企业参与社会保险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