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1-23页
    (一)选题的缘起第11-12页
    (二)基本概念释义第12-14页
    (三)研究现状评述第14-20页
    (四)研究内容框架第20-21页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第21-23页
一、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的基本理论第23-44页
    (一)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第23-34页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律思想第23-26页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第26-34页
    (二)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的历史渊源第34-44页
        1.中华法系的构建第34-40页
        2.中国近代法律体系的初创(1902-1927)第40-44页
二、新民主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借鉴第44-62页
    (一)新民主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历史条件第44-47页
        1.新民主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政治条件第44-45页
        2.新民主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经济条件第45-46页
        3.新民主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文化条件第46-47页
    (二)新民主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历史脉络第47-54页
        1.新民主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探索阶段(1921-1927)第47-49页
        2.新民主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起步阶段(1927-1937)第49-50页
        3.新民主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发展阶段(1937-1945)第50-53页
        4.新民主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深化阶段(1945-1949)第53-54页
    (三)新民主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经验借鉴第54-62页
        1.新民主主义法律体系构建起步阶段的经验借鉴第55-57页
        2.新民主主义法律体系构建发展阶段的经验借鉴第57-59页
        3.新民主主义法律体系构建深化阶段的经验借鉴第59-62页
三、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借鉴第62-81页
    (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时代背景第62-64页
        1.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国际背景第62-63页
        2.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国内背景第63-64页
    (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历史脉络第64-70页
        1.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初创阶段(1949-1956)第64-66页
        2.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曲折发展阶段(1956-1966)第66-68页
        3.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停滞阶段(1966-1976)第68-69页
        4.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徘徊阶段(1976-1978)第69-70页
    (三)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经验借鉴第70-81页
        1.对苏联法学理论的移植第71-74页
        2.对苏联宪法经验的取鉴第74-76页
        3.对苏联部门法经验的继受第76-81页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借鉴第81-99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时代背景的嬗变第81-83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世情嬗变第81-82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国情嬗变第82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党情嬗变第82-83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历史脉络第83-90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起步阶段(1978-1992)第83-85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发展阶段(1992-2002)第85-87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形成阶段(2002-2011)第87-88页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完善阶段(2011-至今)第88-90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经验借鉴第90-99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起步阶段的经验借鉴第91-92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发展阶段的经验借鉴第92-95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形成阶段的经验借鉴第95-99页
五、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的基本经验第99-122页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99-105页
        1.党的领导为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提供思想引领第99-101页
        2.党的领导为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提供组织保障第101-103页
        3.党的领导为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提供政治方向第103-105页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第105-116页
        1.立法为民是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的根本宗旨第105-108页
        2.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第108-112页
        3.群众路线是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的根本方法第112-116页
    (三)坚持立足国情借鉴域外有益经验第116-122页
        1.中国国情是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的客观依据第116-118页
        2.独立自主是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的基本立场第118-119页
        3.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是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的重要方法第119-122页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主要路径第122-138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必要性第122-130页
        1.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相统一的根本要求第122-125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第125-127页
        3.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要求第127-130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主要对策第130-138页
        1.健全宪法监督制度第130-132页
        2.完善立法体制第132-134页
        3.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第134-135页
        4.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第135-138页
结语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6页
后记第146-14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论著情况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迪里拜尔与吴碧霞演唱风格之比较
下一篇: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