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中疑似遗迹的土壤学判定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9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 环境考古学概述第12-15页
        1.2.1 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与环境考古学第12-13页
        1.2.2 环境考古学的研究领域及方法第13-14页
        1.2.3 黄土—古土壤研究在环境考古学中的应用第14-15页
    1.3 遗址区古土壤研究手段第15-17页
        1.3.1 土壤年代测定第15页
        1.3.2 土壤粒度特征第15-16页
        1.3.3 土壤磁化率第16页
        1.3.4 土壤元素特征第16-17页
        1.3.5 土壤黏土矿物第17页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1.4.1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4.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第19-27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19页
        2.1.1 地质地貌第19页
        2.1.2 气候特点第19页
        2.1.3 成土母质第19页
    2.2 研究剖面第19-23页
    2.3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第23-25页
    2.4 试验分析方法第25-26页
        2.4.1 土壤年代测定第25页
        2.4.2 容重、pH、粒度组成测定第25页
        2.4.3 磁化率测定第25页
        2.4.4 稀土元素测定第25-26页
        2.4.5 有效磷、有机碳、常量元素测定第26页
        2.4.6 黏土矿物测定第26页
    2.5 数据处理第26-27页
第三章 沈农考古点疑似遗迹内外土壤物源分析第27-42页
    3.1 土壤年代特征第27-28页
    3.2 粒度特征第28-29页
    3.3 稀土元素特征第29-32页
    3.4 常量元素特征第32-36页
    3.5 黏土矿物特征第36-41页
    3.6 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沈农考古点疑似遗迹土壤人为活动信息分析第42-45页
    4.1 土壤有机碳、有效磷特征第42-43页
    4.2 磁化率特征第43-44页
    4.3 疑似遗迹成土时期世界大环境分析第44页
    4.4 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沈农考古点疑似遗迹形成机制分析第45-49页
第六章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知识产权保护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变动--基于跨国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
下一篇:“一带一路”下OFDI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