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工机械多功能回转立柱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桩基础的发展 | 第10-11页 |
1.1.1 桩基础的作用 | 第10页 |
1.1.2 桩型和成桩方法 | 第10-11页 |
1.2 桩工机械的组成与发展 | 第11-14页 |
1.2.1 桩架的基本结构 | 第11-13页 |
1.2.2 桩架的发展 | 第13-14页 |
1.3 桩架立柱及调整机构 | 第14-17页 |
1.4 桩架立柱的功能特性分析 | 第17-18页 |
1.5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18页 |
1.5.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页 |
1.5.3 研究的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桩架组成部件的选定和整机最终方案 | 第20-32页 |
2.1 行走装置 | 第20-23页 |
2.2 上车 | 第23-26页 |
2.2.1 驾驶室的布置 | 第24-25页 |
2.2.2 支腿设置 | 第25-26页 |
2.3 立柱 | 第26-29页 |
2.3.1 立柱的下铰点调整机构 | 第26页 |
2.3.2 立柱的上铰点支撑调节机构 | 第26-27页 |
2.3.3 立柱本体的结构 | 第27-29页 |
2.4 桩架总体方案与参数的确定 | 第29-31页 |
2.4.1 桩架的总体方案 | 第29-30页 |
2.4.2 多功能桩架主参数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多功能回转立柱系统 | 第32-54页 |
3.1 立柱的结构组成 | 第32-42页 |
3.1.1 滑轮架 | 第33-34页 |
3.1.2 第一、二标准节、第三标准节 | 第34-37页 |
3.1.3 支撑节与导向滑轮 | 第37-38页 |
3.1.4 主节与回转节 | 第38-41页 |
3.1.5 底节 | 第41-42页 |
3.2 斜撑油缸与连接铰 | 第42页 |
3.3 摆动式前支架 | 第42-43页 |
3.4 辅助起架机构 | 第43页 |
3.5 桩架作业时的基本分析 | 第43-45页 |
3.5.1 荷载的分类 | 第43-44页 |
3.5.2 结构计算的条件 | 第44-45页 |
3.5.3 多功能回转立柱的工况 | 第45页 |
3.6 立柱的基本计算 | 第45-53页 |
3.6.1 立柱作业时的受力分析 | 第45-48页 |
3.6.2 立柱提钻时的受力分析 | 第48页 |
3.6.3 立柱刚度计算 | 第48页 |
3.6.4 立柱的稳定分析 | 第48-52页 |
3.6.5 实例分析 | 第52-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多功能回转立柱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第54-63页 |
4.1 多功能回转立柱的结构分析的基础 | 第54页 |
4.2 多功能回转立柱的结构分析 | 第54-59页 |
4.2.1 滑轮架 | 第54-55页 |
4.2.2 第一标准节 | 第55-56页 |
4.2.3 第二标准节 | 第56页 |
4.2.4 第三标准节 | 第56-57页 |
4.2.5 支撑节 | 第57页 |
4.2.6 底节 | 第57页 |
4.2.7 主节 | 第57-59页 |
4.2.8 回转节 | 第59页 |
4.3 立柱支撑机构的结构分析 | 第59-61页 |
4.3.1 摆动式前支架机构的主要部件结构分析 | 第59-60页 |
4.3.2 辅助后支架机构的主要部件结构分析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桩架的接地比压和稳定性分析 | 第63-72页 |
5.1 接地比压 | 第64-65页 |
5.2 影响履带桩架稳定性的因素 | 第65-66页 |
5.3 稳定性计算方法 | 第66-70页 |
5.4 稳定性判据 | 第70-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