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铁路贯通地线的OTDR防盗系统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序言 | 第9-13页 |
1 引言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防盗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 第14-16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1.3 OTDR的现状及发展 | 第16-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 OTDR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参数 | 第19-28页 |
2.1 OTDR理论分析 | 第19-22页 |
2.1.1 瑞利散射原理 | 第19-21页 |
2.1.2 菲涅尔反射原理 | 第21-22页 |
2.2 OTDR工作原理 | 第22-24页 |
2.3 OTDR主要参数 | 第24-27页 |
2.3.1 动态范围 | 第24-25页 |
2.3.2 距离分辨率 | 第25-26页 |
2.3.3 脉冲宽度 | 第26页 |
2.3.4 盲区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OTDR性能提升的相关研究 | 第28-45页 |
3.1 OTDR整体结构 | 第28-29页 |
3.2 OTDR使用技巧 | 第29-30页 |
3.3 OTDR性能提升方法 | 第30-32页 |
3.3.1 累加平均法 | 第30-31页 |
3.3.2 相干OTDR法 | 第31-32页 |
3.3.4 脉冲编码法 | 第32页 |
3.4 脉冲编码技术 | 第32-37页 |
3.4.1 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3.4.2 S编码 | 第33-35页 |
3.4.3 格雷码 | 第35-36页 |
3.4.4 CCPONS编码 | 第36-37页 |
3.5 C-S复合码 | 第37-44页 |
3.5.1 C-S复合码生成原理 | 第37-39页 |
3.5.2 C-S复合码应用机制 | 第39-40页 |
3.5.3 C-S复合码信噪比增益 | 第40页 |
3.5.4 C-S复合码与其它编码的信噪比对比 | 第40-42页 |
3.5.5 C-S复合码降噪效果仿真验证 | 第42-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OTDR曲线的信号分析与处理 | 第45-55页 |
4.1 信号分析方法理论研究 | 第45-50页 |
4.1.1 傅里叶变换 | 第45-46页 |
4.1.2 短时傅里叶变换 | 第46页 |
4.1.3 希尔伯特-黄变换 | 第46-48页 |
4.1.4 小波变换 | 第48-49页 |
4.1.5 信号处理方法优劣分析 | 第49-50页 |
4.2 针对OTDR曲线的小波变换 | 第50-51页 |
4.2.1 小波降噪流程 | 第50-51页 |
4.2.2 小波变换的阈值选取 | 第51页 |
4.3 OTDR曲线的事件检测与判别 | 第51-53页 |
4.3.1 反射事件的检测 | 第52-53页 |
4.3.2 非反射事件的判别 | 第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5 光纤与铁路贯通地线结合方式的研究 | 第55-71页 |
5.1 光纤的弯曲损耗 | 第55-58页 |
5.1.1 弯曲损耗发生机制 | 第55-56页 |
5.1.2 光纤微弯损耗 | 第56-57页 |
5.1.3 光纤弯曲过度损耗 | 第57页 |
5.1.4 光纤宏弯损耗 | 第57-58页 |
5.2 弯曲损耗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61页 |
5.3 光纤弯曲损耗的仿真研究 | 第61-65页 |
5.3.1 涂覆层仿真研究 | 第62-63页 |
5.3.2 波长仿真研究 | 第63-64页 |
5.3.3 弯曲半径仿真研究 | 第64-65页 |
5.4 方案设计与事件分析 | 第65-70页 |
5.4.1 光纤与贯通地线结合方案 | 第65-66页 |
5.4.2 弯曲结点与间隔距离分析 | 第66-67页 |
5.4.3 盗窃事件仿真分析 | 第67-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6 结论 | 第71-73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71-72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A | 第76-77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