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4-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22页 |
1.1.1 无线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概述(WSANs) | 第14-16页 |
1.1.2 无线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体系结构 | 第16-17页 |
1.1.3 移动实体简述 | 第17-19页 |
1.1.4 WSANs网络协议栈 | 第19-20页 |
1.1.5 无线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的应用领域 | 第20-22页 |
1.2 无线传感器与执行器网络连接问题 | 第22-25页 |
1.2.1 WSANs中的协同工作与节点连接 | 第22-24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1.3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25-28页 |
1.3.1 研究背景与问题由来 | 第25-26页 |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3.3 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与专利 | 第27页 |
1.3.4 论文发表情况 | 第27-28页 |
1.4 本文内容安排 | 第28-29页 |
第二章 WSANS弱连接性的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第29-41页 |
2.1 WSANs弱连接性问题分类 | 第29-30页 |
2.1.1 弱连接性的定义 | 第29页 |
2.1.2 弱连接性分类 | 第29-30页 |
2.2 WSANs中恢复连接的典型算法 | 第30-39页 |
2.2.1 WSANs中执行器网络恢复连接算法 | 第30-34页 |
2.2.2 WSANs中传感器网络恢复连接算法 | 第34-36页 |
2.2.3 WSANs中传感器网络与执行器网络恢复连接算法 | 第36-38页 |
2.2.4 WSANs弱连接相关算法分类比较 | 第38-39页 |
2.3 WSANs弱连接性的问题与挑战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面向应用的WSANS连接检测和恢复算法 | 第41-55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问题描述和系统模型 | 第42-43页 |
3.2.1 问题描述 | 第42-43页 |
3.2.2 系统模型 | 第43页 |
3.3 连通性重建算法 | 第43-51页 |
3.3.1 割点识别 | 第43-46页 |
3.3.2 备份节点选择与失效监测 | 第46-48页 |
3.3.3 恢复过程 | 第48-51页 |
3.4 算法分析 | 第51-54页 |
3.4.1 仿真实验与性能指标 | 第51-52页 |
3.4.2 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基于二分编码的WSANS移动覆盖恢复算法 | 第55-72页 |
4.1 引言 | 第55-56页 |
4.2 问题描述 | 第56-58页 |
4.3 搜索式移动算法 | 第58-64页 |
4.3.1 基本原理 | 第59-60页 |
4.3.2 算法描述 | 第60-64页 |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4-71页 |
4.4.1 仿真环境 | 第64-65页 |
4.4.2 仿真实验结果 | 第65-71页 |
4.5 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WSANS中基于蜂巢结构的移动覆盖容错算法 | 第72-89页 |
5.1 前言 | 第72页 |
5.2 模型和问题描述 | 第72-73页 |
5.3 覆盖问题的近似求解 | 第73-76页 |
5.3.1 近似求解 | 第73-74页 |
5.3.2 网络的部署问题 | 第74-76页 |
5.3.3 actor节点的失效与恢复 | 第76页 |
5.4 基于六边形分簇的WSANs失效节点恢复算法 | 第76-79页 |
5.4.1 基本思想 | 第76页 |
5.4.2 蜂巢结构简介 | 第76-77页 |
5.4.3 局部遍历和最优移动 | 第77-78页 |
5.4.4 算法的进一步优化 | 第78页 |
5.4.5 算法性能分析 | 第78-79页 |
5.5 算法仿真与性能分析 | 第79-88页 |
5.5.1 试验参数 | 第79-80页 |
5.5.2 性能参数 | 第80页 |
5.5.3 算法分析 | 第80-81页 |
5.5.4 实验结果和算法性能分析 | 第81-8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WSANS多中心编址服务发现算法 | 第89-100页 |
6.1 引言 | 第89-90页 |
6.2 理论模型和定义 | 第90-91页 |
6.3 算法描述 | 第91-97页 |
6.3.1 蜂巢结构 | 第91-93页 |
6.3.2 基于多中心分区编址的服务发现 | 第93-97页 |
6.4 算法仿真与性能分析 | 第97-9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7.1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00-101页 |
7.2 进一步的工作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