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国内外研究奈保尔的概况 | 第8-9页 |
二、论题的缘起 | 第9-10页 |
三、本论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0-11页 |
四、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论述结构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幽暗的印度历史:《幽暗的国度:记忆和现实交错的印度之旅》中形塑的印度历史 | 第12-23页 |
第一节 打开印度历史之井门的钥匙:神秘、古老和拼贴的印度记忆 | 第12-15页 |
第二节 碰撞出的阴影:幽暗的印度历史与现实 | 第15-20页 |
一、古老种姓制度的暴力贯穿于印度的现实 | 第15-17页 |
二、满目的脏乱和活在传奇中的恒定的印度 | 第17-19页 |
三、对殖民史执着地延续:英国殖民遗风在印度的盛行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现实与历史互参反思之所得:印度的历史是幽暗的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悲情的印度文明史:《印度:受伤的文明》中形塑的印度历史 | 第23-33页 |
第一节 受伤的文明史:“土崩瓦解的世界” | 第23-27页 |
一、无视历史的见证:对残留辉煌文明遗迹的膜拜 | 第23-25页 |
二、空洞虚无的印度历史:反思印度精英分子对受伤的印度的自信描绘 | 第25-27页 |
第二节 从反观印度虚弱无力的精神世界来形塑印度历史:“执迷而非观念” | 第27-30页 |
一、质疑印度教下的印度历史:印度教的虚幻魔力 | 第28-29页 |
二、历史成了新型的象征:甘地主义的黑暗面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关切视野下的悲情的印度文明史 | 第30-33页 |
第三章 重新焕发创造力、生命力的印度当代史:《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中形塑的印度历史 | 第33-42页 |
第一节 对个体家族史的“叛变”:来自现代印度社会内部的变迁 | 第33-36页 |
一、来自耆那教的叛变:证券经纪人巴布 | 第34-35页 |
二、从贫民窟里走出来的政客:拉欧提先生 | 第35页 |
三、来自婆罗门祭司阶层的科学家:苏布拉曼尼姆 | 第35-36页 |
四、来自婆罗门的女公务员:卡拉 | 第36页 |
第二节 对古老种姓阶级史的质疑:从现代印度社会的外部进行造反 | 第36-39页 |
一、友好地接纳反对派:来自穆斯林的王公候选人 | 第37页 |
二、高贵与低贱自成一家:来自反叛婆罗门的造反者们 | 第37-39页 |
第三节 以旁观者的方式记录印度当代史:让印度人自己口述自己的历史 | 第39-42页 |
第四章 包容与对话:对奈保尔印度书写形象书写的评价和审视 | 第42-49页 |
第一节 为形塑印度历史服务:奈保尔印度形象书写的独特性 | 第42-44页 |
第二节 包容与对话:从他者视角向当事人视角文化审视立场的转变 | 第44-46页 |
第三节 理解的对话:在形塑印度形象中引申出对东西方文化的见解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