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自然场景下的深度人脸识别方法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1-13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第13-14页
第二章 神经网络基础和人脸数据预处理第14-27页
    2.1 引言第14页
    2.2 深度人脸识别算法流程第14-15页
    2.3 神经网络基础第15-22页
        2.3.1 计算图第16-17页
        2.3.2 神经网络前向传递第17-18页
        2.3.3 基于随机梯度下降神经网络反向传递第18-22页
    2.4 人脸识别数据库第22-25页
        2.4.1 CASIA-WebFace人脸数据库第22-23页
        2.4.2 LFW自然场景下的标记人脸数据库第23-25页
    2.5 人脸数据增强和预处理第25-26页
        2.5.1 数据增强第25-26页
        2.5.2 数据预处理第26页
    2.6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第27-57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基本结构第27-37页
        3.2.1 卷积层第27-29页
        3.2.2 激活函数第29-32页
        3.2.3 池化层第32-34页
        3.2.4 全连接层和Dropout第34-36页
        3.2.5 Softmax损失代价层第36-37页
    3.3 单分支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第37-42页
        3.3.1 单分支结构设计理念第37-38页
        3.3.2 单分支卷积神经网络第38-42页
    3.4 多分支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第42-46页
        3.4.1 基于Maximum层的多分支网络设计理念第42-45页
        3.4.2 多分支卷积神经网络第45-46页
    3.5 基于批正则化的网络训练第46-51页
        3.5.1 批正则化处理算法第47-50页
        3.5.2 模型的初始化和参数设置第50-51页
    3.6 实验结果和对比第51-56页
    3.7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融合度量学习的人脸识别第57-74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类内距离度量学习第57-61页
        4.2.1 FC2中心损失第58-59页
        4.2.2 FC1中心损失第59-61页
    4.3 类内与类间距离度量学习第61-69页
        4.3.1 FC1 fisher损失第62-64页
        4.3.2 FC1批内分布损失第64-69页
    4.4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69-72页
    4.5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4-76页
    5.1 本文工作总结第74-75页
    5.2 后续工作展望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C-AE与1553B仿真节点卡软件设计
下一篇:小型工业无人机地面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