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乡村休闲旅游游客满意度研究--以利川苏马荡为例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绪论 | 第9-24页 |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三、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9-20页 |
| (一)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二)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 四、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20-21页 |
| (一)研究方法 | 第20页 |
| (二)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1-23页 |
| (一)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 (二)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 第一节 相关概念辨析 | 第24-26页 |
| 一、旅游与休闲旅游 | 第24-25页 |
| 二、乡村休闲旅游 | 第25-26页 |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第26-28页 |
| 一、供求理论和期望差异理论 | 第26-27页 |
| 二、旅游地形象理论和市场细分理论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苏马荡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29-34页 |
| 第一节 苏马荡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现状 | 第29-31页 |
| 一、苏马荡休闲旅游发展优势 | 第29-31页 |
| 二、苏马荡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成就 | 第31页 |
| 第二节 苏马荡休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 一、经济发展滞后 | 第31-32页 |
| 二、发展规划与传统文化保护问题 | 第32页 |
| 三、旅游者旅游需求个性化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苏马荡休闲旅游游客满意度实证分析 | 第34-56页 |
| 第一节 研究方案设计 | 第34-37页 |
| 一、测评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34页 |
| 二、变量选择 | 第34-36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 第二节 模型设计 | 第37-39页 |
| 一、模型概述 | 第37页 |
| 二、模型变量解释 | 第37-38页 |
| 三、模型假设 | 第38-39页 |
| 第三节 实证分析 | 第39-55页 |
| 一、信度检验 | 第39页 |
| 二、数据分析 | 第39-50页 |
| 三、分析结论 | 第50-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四章 提高苏马荡休闲旅游满意度建议与对策 | 第56-60页 |
| 一、提高交通便捷性 | 第56页 |
| 二、增加餐饮特色 | 第56-57页 |
| 三、开发特色项目 | 第57-58页 |
| 四、提高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 | 第58-59页 |
| 五、目标定位更明确,加强宣传 | 第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60-63页 |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0-62页 |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 附录:问卷调查表 | 第69-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