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春秋用《诗》及其社会功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导言 本课题研究现状及本文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与不足第16-26页
    一、学界关于先秦《诗》传播总体情况的研究第16-17页
    二、学界关于先秦用《诗》情况的研究第17-21页
    三、学界关于先秦用《诗》社会功用的研究第21-23页
    四、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五、本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处第24-26页
第一章 春秋前用《诗》及其社会功用的递变第26-53页
    第一节 上古诗歌的产生与周前诗歌用途的变迁第26-28页
        一、上古诗歌的产生及其特点第26-27页
        二、周前诗歌社会用途的变迁第27-28页
    第二节 《诗》的采集及其用途的变迁第28-38页
        一、《诗》的采集和编辑第28-31页
        二、三颂较周前诗之用途的质变及原因第31-34页
        三、二雅诸诗产生的社会原因第34-37页
        四、十五国风的聚集及其社会原因第37-38页
    第三节 西周用诗考说第38-50页
        一、考查西周用诗的文献资料第38-40页
        二、西周时的奏《诗》和舞《诗》第40-43页
        三、西周时的歌《诗》第43-46页
        四、西周后歌《诗》的没落及其原因第46-48页
        五、西周时的引《诗》第48-50页
    小结 西周用《诗》形式的递变及时人的诗歌功用观念第50-53页
第二章 春秋赋《诗》及其规则和社会功用第53-97页
    第一节 赋《诗》与作《诗》、诵《诗》第53-63页
        一、赋《诗》含义辩析第53-55页
        二、《左传》言"赋"诗实为作诗辨第55-58页
        附:春秋时期的诵《诗》第58-63页
            (一) 诵《诗》与赋《诗》的区别第58-59页
            (二) 春秋诵《诗》之例第59-63页
    第二节 春秋赋《诗》及功用考说第63-79页
        一、春秋宴享赋《诗》及功用考说第63-70页
        二、春秋外交赋《诗》及功用考说第70-71页
        三、春秋规谏赋《诗》及功用考说第71-72页
        四、春秋赋《诗》及功用总说第72-79页
    第三节 春秋赋《诗》规则考说第79-94页
        一、春秋赋《诗》的"断章取义"规则第79-81页
        二、春秋赋《诗》的"赋篇取首"规则第81-82页
        三、春秋赋《诗》的"《诗》旨共识"规则第82-85页
        四、春秋赋《诗》的"赋《诗》不刺"规则第85-89页
        五、春秋赋《诗》规则的成因第89-94页
    小结 春秋赋《诗》社会功用的变化——由赋《诗》维礼到赋《诗》表意第94-97页
第三章 春秋引《诗》及其社会功用考说第97-151页
    第一节 春秋人引《诗》及其社会功用考说(上)第97-115页
    第二节 春秋人引《诗》及其社会功用考说(中)第115-128页
    第三节 春秋人引《诗》及其社会功用考说(下)第128-151页
第四章 春秋引《诗》析论第151-178页
    第一节 春秋引《诗》总览第151-160页
    第二节 春秋引《诗》考论第160-174页
        一、春秋引《诗》五法第160-164页
        二、春秋引《诗》规律——形式的可变性与诗识的不变性第164-174页
    小结 春秋引《诗》的社会功用第174-178页
第五章 孔子用《诗》及其诗功用观第178-197页
    第一节 孔子用《诗》及其功用第178-190页
        一、《左传》载孔子引《诗》及其功用第178-181页
        二、《论语》载孔子用《诗》及其功用第181-186页
        附:《论语》载孔门弟子等用《诗》第186-190页
    第二节 孔子诗功用观的转变及成因第190-195页
        一、孔子对传统的诗功用观的继承与转变第190-191页
        二、孔子以《诗》教化功用观的成因第191-195页
    小结 孔子以《诗》教化功用观总说第195-197页
附:《左传》"君子"用《诗》及其诗功用观第197-216页
    一、《左传》"君子"引《诗》事例考说(上)第197-206页
    二、《左传》"君子"引《诗》事例考说(下)第206-212页
    三、《左传》"君子"引《诗》之总说第212-216页
结语第216-218页
参考文献第218-221页
致谢第221-222页
在学期间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第222-22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223页

论文共2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人群体与地方社会的历史记忆
下一篇:低磷胁迫下玉米突变体Qi319-96高光效机制的解析及转基因耐盐耐旱棉花新种质的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