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人问题论文

老人群体与地方社会的历史记忆

中文摘要第11-14页
ABSTRACT第14-18页
绪论第19-45页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第19-28页
        一、对当下家乡民俗文化的关注第19-25页
        二、民俗学对地方历史记忆方式的关注第25-28页
    第二节 相关学术史梳理第28-41页
        一、乡土社会的变迁研究第28-33页
        二、历史记忆的建构与乡土社会的变迁第33-41页
    第三节 本文研究方法的有关说明第41-45页
        一、集体与个人:村落中的不同叙事第41-42页
        二、注重感受的民俗志书写第42-43页
        三、民众记忆与生活实践第43-45页
第一章 博山地区工业化历史的民间记忆第45-84页
    第一节 地理区位:孝妇河与八陡庄第45-53页
        一、多山少田的博山第45-47页
        二、博山的母亲河——孝妇河第47-51页
        三、处在孝妇河上源的八陡庄第51-53页
    第二节 城镇化的开端第53-58页
        一、从颜神镇到博山县第53-56页
        二、从八陡庄到八陡镇第56-58页
    第三节 劳作模式的变化第58-72页
        一、"八陡镰刀硬又快,割草砍柴都不赖"第59-63页
        二、"八陡的醋瓶——好嘴儿"第63-67页
        三、"黑山煤矿老了"第67-72页
    第四节 工业化环境与日常生活变化第72-82页
        一、"八陡大街五里长,打尖住店的排成行"第72-75页
        二、四通八达的道路第75-77页
        三、不再都是青砖黛瓦第77-79页
        四、"一个家庭,两种制度"第79-82页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二章 长时段历史记忆与民俗文化第84-126页
    第一节 待客与节日:礼仪制度的日常表现第85-106页
        一、"四四席"的讲究第85-89页
        二、婚礼中的"油客"与"陪客"第89-94页
        三、"过节烧包"第94-106页
    第二节 修庙与拜庙:制度的神圣化第106-117页
        一、王老太太的传奇第106-109页
        二、乐此不疲的修庙第109-111页
        三、"拜庙走四方"第111-117页
    第三节 主导者与解释者:老人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第117-125页
        一、传统礼仪的展示与解释第118-121页
        二、老人的礼仪运用第121-125页
    本章小节第125-126页
第三章 亦工亦农的老人群体第126-180页
    第一节 是工人还是农民?第126-142页
        一、退休与老了第127-133页
        二、在工人和农民之间的不同身份感第133-142页
    第二节 老人群体的组织与活动第142-177页
        一、老人聚会的场所第142-146页
        二、青石关村的老人会第146-155页
        三、老人会内部的矛盾冲突第155-167页
        四、老人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担当第167-170页
        五、老人与农村文化建设第170-177页
    本章小结第177-180页
第四章 老人群体与颜文姜传说在当下的演绎第180-218页
    第一节 八陡庄颜文姜信仰概述第181-191页
        一、颜文姜信仰的主要仪式活动第181-183页
        二、颜文姜信仰的主要活动场所第183-191页
    第二节 "谁是娘家村?":话语重构与博弈第191-203页
        一、孝妇颜文姜:身世传说与地方社会第191-197页
        二、青石关村老人会的运作第197-200页
        三、申遗:阁子前的文化书写第200-203页
    第三节 "接颜奶奶回家歇伏":记忆之场中的身体实践第203-216页
        一、"接颜奶奶回家歇伏"仪式白描第203-211页
        二、老人群体的身体实践第211-216页
    本章小结第216-218页
第五章 老人群体的历史观与历史记忆第218-235页
    第一节 老人群体的历史观第219-223页
    第二节 历史记忆的描述、再造与运用第223-233页
        一、记忆历史的理由第223-225页
        二、历史记忆的选择与再造第225-227页
        三、历史记忆的运用第227-228页
        四、乡土社会变迁中的历史记忆与村落集体认同第228-233页
    本章小结第233-235页
结论第235-240页
    一、老人群体:乡土文化生活传承的担当者第235-236页
    二、长时段、神异性历史记忆的当代价值第236-238页
    三、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第238-240页
附录第240-248页
    一、颜文姜传说的历史演变第240-243页
    二、颜文姜信仰的兴起与发展第243-248页
参考文献第248-261页
致谢第261-2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263-26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265页

论文共2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整合素β6在胆管癌中的表达状况及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春秋用《诗》及其社会功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