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印人对海派篆刻的影响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0页 |
| 第一节 本课题研究的起因和目的 | 第8-9页 |
| 第二节 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 第二章 近现代宁波篆刻艺术的概况 | 第10-21页 |
| 第一节 宁波印人的文化取向 | 第10页 |
| 第二节 宁波篆刻艺术形成的文化基础 | 第10-12页 |
| 一 宁波学风的形成 | 第10-11页 |
| 二 书画创作的繁荣 | 第11页 |
| 三 清代“浙东学派”的崛起 | 第11-12页 |
| 第三节 宁波篆刻艺术群体的形成 | 第12-14页 |
| 一 核心人物的出现 | 第12页 |
| 二 印学研究成果丰富 | 第12-13页 |
| 三 影响宁波篆刻群体发展的因素 | 第13-14页 |
| 第四节 宁波印人的代表人物 | 第14-21页 |
| 一 灵魂人物-赵叔孺 | 第14-16页 |
| 二 金石为基、博采众长、自出风规--马衡 | 第16-18页 |
| 三 学识渊博的集大成者--沙孟海 | 第18-21页 |
| 第三章 宁波印学的价值与海派篆刻的关系 | 第21-44页 |
| 第一节 宁波印人与海派学术名流的交游 | 第22-29页 |
| 一 赵叔孺的交往 | 第22-26页 |
| 二 沙孟海与海上名流的交游 | 第26-29页 |
| 第二节 宁波印人印风与海派篆刻印风的比较 | 第29-37页 |
| 一 赵叔孺与吴昌硕印风之比较 | 第29-33页 |
| 二 沙孟海与钱瘦铁印风之比较 | 第33-37页 |
| 第三节 宁波印人的印学思想和海派篆刻的关系 | 第37-43页 |
| 一 赵叔孺的印学思想及其影响 | 第37-39页 |
| 二 沙孟海的印学思想及其影响 | 第39-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结语 | 第44-45页 |
| 附录:宁波民国印学年表 | 第45-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