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座式起重机力学与防摇控制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字母注释表单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 1.2 门机结构与虚拟样机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2.1 门机结构受力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2.2 门机虚拟样机研究现状 | 第16页 |
| 1.3 门机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门座式起重机虚拟样机建立及动力学建模 | 第21-47页 |
| 2.1 虚拟样机的概述 | 第21-22页 |
| 2.1.1 虚拟样机的定义 | 第21页 |
| 2.1.2 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 | 第21-22页 |
| 2.2 ADAMS软件 | 第22-24页 |
| 2.2.1 ADAMS软件介绍 | 第22-23页 |
| 2.2.2 ADAMS建模基础 | 第23页 |
| 2.2.3 ADAMS软件模块 | 第23-24页 |
| 2.3 门座式起重机建模 | 第24-35页 |
| 2.3.1 臂架系统的三维几何模型 | 第26-30页 |
| 2.3.2 上转柱的三维几何模型 | 第30-31页 |
| 2.3.3 转盘的三维几何模型 | 第31页 |
| 2.3.4 门架系统的三维几何模型 | 第31-32页 |
| 2.3.5 变幅机构的三维几何模型 | 第32-33页 |
| 2.3.6 行走机构的三维几何模型 | 第33-35页 |
| 2.4 门机的ADAMS模型建立 | 第35-37页 |
| 2.4.1 ADAMS几何模型的导入 | 第35页 |
| 2.4.2 惯性力的添加 | 第35-36页 |
| 2.4.3 约束的添加 | 第36页 |
| 2.4.4 门机的柔性体建模 | 第36-37页 |
| 2.5 门座式起重机ADAMS动力学仿真 | 第37-46页 |
| 2.5.1 门机作业参数 | 第37-38页 |
| 2.5.2 起升运动的仿真 | 第38-40页 |
| 2.5.3 变幅运动的仿真 | 第40-43页 |
| 2.5.4 旋转运动的仿真 | 第43-46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三章 门座式起重机有限元分析 | 第47-57页 |
| 3.1 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47-49页 |
| 3.1.1 有限元理论简介 | 第47页 |
| 3.1.2 有限元法计算流程 | 第47-48页 |
| 3.1.3 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48-49页 |
| 3.2 门机作业载荷 | 第49-50页 |
| 3.3 门机起升运动有限元分析 | 第50-56页 |
| 3.3.1 无风工况下的应力分析 | 第50-53页 |
| 3.3.2 工作风工况下的应力分析 | 第53-56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四章 门座式起重机防摇控制策略开发 | 第57-81页 |
| 4.1 Simulink仿真软件简介 | 第57-58页 |
| 4.2 门机钢丝绳多杆模型的建立 | 第58-62页 |
| 4.2.1 添加约束副 | 第58-59页 |
| 4.2.2 添加轴套力 | 第59页 |
| 4.2.3 多杆模型与钢丝绳模型的对比 | 第59-62页 |
| 4.2.4 基于MATLAB进行多杆模型误差分析 | 第62页 |
| 4.3 风载的施加 | 第62-65页 |
| 4.4 Adams与Simulink接口的建立 | 第65-69页 |
| 4.4.1 创建输入状态变量 | 第65-66页 |
| 4.4.2 状态变量与模型关联 | 第66页 |
| 4.4.3 指定状态变量Torque为输入变量 | 第66-67页 |
| 4.4.4 创建输出状态变量 | 第67页 |
| 4.4.5 指定状态变量Angle为输出变量 | 第67-68页 |
| 4.4.6 导出控制参数 | 第68-69页 |
| 4.5 防摇控制模型仿真系统 | 第69-71页 |
| 4.6 门机防摇控制模块 | 第71-80页 |
| 4.6.1 门机各方向相对位移,速度,加速度 | 第71-73页 |
| 4.6.2 象鼻梁前端的速度 | 第73-74页 |
| 4.6.3 门机防摇模型 1 | 第74-76页 |
| 4.6.4 门机防摇模型 2 | 第76-77页 |
| 4.6.5 门机防摇模型 3 | 第77-80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 5.1 全文总结 | 第81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7-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