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国有成分与中国企业创新效率--基于行业及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7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创新效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有关创新效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创新效率问题的研究第11-12页
        1.2.2 创新效率评估模型的研究第12-13页
        1.2.3 不同性质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研究第13-14页
        1.2.4 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4-15页
        1.2.5 针对员工持股计划相关研究第15页
        1.2.6 国内外研究文献总结第15-16页
    1.3 论文结构安排第16-17页
2 我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及分析第17-28页
    2.1 测度技术创新效率的模型选择第17-21页
        2.1.1 随机前沿模型(SFA)理论介绍第17-18页
        2.1.2 变量的选择第18-19页
        2.1.3 模型的设定第19-21页
    2.2 中国工业行业创新效率的测度第21-28页
        2.2.1 数据说明第21页
        2.2.2 模型结果分析第21-22页
        2.2.3 对工业行业中的制造业创新效率进行统计性分析第22-28页
3 国有成分对我国工业行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第28-36页
    3.1 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第28-29页
    3.2 我国工业行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29-36页
        3.2.1 分位数回归方法的理论介绍第29-30页
        3.2.2 数据说明第30-32页
        3.2.3 模型及影响变量说明第32-33页
        3.2.4 模型运行结果及说明第33-36页
4 员工持股对企业创新效率的短期影响研究第36-47页
    4.1 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测度第36-39页
        4.1.1 数据及变量说明第36页
        4.1.2 实证结果分析第36-37页
        4.1.3 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统计性分析第37-39页
        4.1.4 评估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处理效应的方法第39页
    4.2 倾向得分匹配法相关理论介绍第39-41页
    4.3 员工持股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第41-47页
        4.3.1 变量说明第41-42页
        4.3.2 logit模型的构建第42-43页
        4.3.3 不同匹配方法下的logit回归结果第43-44页
        4.3.4 五种匹配方法质量的比较第44-45页
        4.3.5 是否实施员工持股对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效益第45页
        4.3.6 本章小结第45-47页
5 结论及政策建议第47-50页
    5.1 结论第47-48页
    5.2 政策建议第48-49页
    5.3 论文创新点及不足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后记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技术效率视角下农业补贴政策减贫效果的情境分析
下一篇:限制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波动率的影响--Hsiao提出的政策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