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 寄生蜂概述 | 第13页 |
2. 寄生蜂的寄生因子 | 第13-14页 |
3. 寄生蜂对寄主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3.1 寄生蜂对寄主免疫系统的调控 | 第14-16页 |
3.2 寄生蜂对寄主生长发育的调控 | 第16-17页 |
3.3 寄生蜂对寄主新陈代谢的调控 | 第17页 |
4. 转录组测序的应用 | 第17-18页 |
5. 浅黄恩蚜小蜂的研究与应用 | 第18-19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7.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判断烟粉虱被成功寄生的方法—穿刺孔数量 | 第21-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1.1 供试虫源 | 第21-22页 |
1.2 仪器设备 | 第22页 |
1.3 试验处理 | 第22-23页 |
1.4 数据分析 | 第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4页 |
3. 讨论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浅黄恩蚜小蜂寄生对烟粉虱若虫体型和发育的影响 | 第27-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1.1 供试虫源 | 第27-28页 |
1.2 仪器设备 | 第28页 |
1.3 试验处理 | 第28页 |
1.4 烟粉虱若虫体长、体宽的测量 | 第28页 |
1.5 烟粉虱若虫发育状态的观察 | 第28-29页 |
1.6 数据分析 | 第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2.1 不同处理下烟粉虱若虫的体型变化 | 第29-31页 |
2.2 不同处理下烟粉虱若虫的龄期变化 | 第31页 |
3. 讨论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浅恩蚜小蜂寄生后烟粉虱的基因表达变化 | 第33-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8页 |
1.1 供试虫源 | 第34页 |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34页 |
1.3 试验处理 | 第34-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59页 |
2.1 转录组产量统计 | 第38-39页 |
2.2 数据拼接 | 第39-40页 |
2.3 Unigene功能注释 | 第40-43页 |
2.4 代谢通路分析 | 第43页 |
2.5 寄生组和对照组烟粉虱若虫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43-59页 |
3. 讨论 | 第59-61页 |
第五章 浅黄恩蚜小蜂寄生对烟粉虱若虫海藻糖含量及海藻糖酶活力的影响 | 第61-6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4页 |
1.1 供试虫源 | 第62页 |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62页 |
1.3 试验处理 | 第62-63页 |
1.4 烟粉虱海藻糖含量的测定 | 第63页 |
1.5 烟粉虱海藻糖酶活性的测定 | 第63页 |
1.6 数据分析 | 第63-6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67页 |
2.1 浅黄恩蚜小蜂寄生后不同时间点烟粉虱海藻糖含量的变化 | 第64-65页 |
2.2 浅黄恩蚜小蜂寄生后不同时间点烟粉虱海藻糖酶活性的变化 | 第65-67页 |
3. 讨论 | 第67-69页 |
全文总结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第81页 |
学术交流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