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茶树莽草酸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0页
    1.1 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化学成分第12-14页
        1.1.1 茶树中的游离氨基酸第12-13页
        1.1.2 儿茶素研究进展第13-14页
        1.1.3 咖啡碱研究进展第14页
    1.2 莽草酸途径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1 莽草酸途径第14-15页
        1.2.2 莽草酸途径相关酶研究进展第15-16页
    1.3 '白叶1号'白化现象研究进展第16-17页
        1.3.1 '白叶1号'白化情况概述第16-17页
        1.3.2 '白叶1号'白化期间相关生理变化研究进展第17页
    1.4 莽草酸途径对茶树品质的影响第17-19页
    1.5 技术路线图第19-20页
第二章 '白叶1号'白化前期、白化期和返绿期叶绿体及主要生化组分变化研究第20-3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1-24页
        2.1.1 材料第21页
            2.1.1.1 实验材料第21页
            2.1.1.2 实验试剂第21页
            2.1.1.3 主要实验仪器第21页
        2.1.2 实验方法第21-24页
            2.1.2.1 '白叶1号'白化前期、白化期与返绿期叶绿体结构电镜观察第21-22页
            2.1.2.2 '白叶1号'白化前期、白化期和返绿期叶绿素含量变化第22页
            2.1.2.3 '白叶1号'白化前期、白化期和返绿期茶氨酸含量变化第22-23页
            2.1.2.4 '白叶1号'白化前期、白化期和返绿期儿茶素含量变化第23-24页
            2.1.2.5 '白叶1号'白化前期、白化期和返绿期氨基酸含量变化第24页
            2.1.2.6 数据分析第24页
    2.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24-30页
        2.2.1 '白叶1号'白化前期、白化期和返绿期叶绿体结构电镜观察第24-25页
        2.2.2 '白叶1号'白化前期、白化期和返绿期叶绿素含量变化检测第25-26页
        2.2.3 '白叶1号'白化前期、白化期和返绿期含水量变化检测第26页
        2.2.4 '白叶1号'白化前期、白化期和返绿期茶氨酸含量变化第26-27页
        2.2.5 '白叶1号'白化前期、白化期和返绿期儿茶素含量变化第27-30页
        2.2.6 '白叶1号'白化前期、白化期和返绿期氨基酸含量变化第30页
    2.3 讨论第30-32页
第三章 茶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运子基因的克隆与分析第32-5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2-47页
        3.1.1 材料第32-33页
            3.1.1.1 实验材料第32-33页
            3.1.1.2 实验试剂第33页
            3.1.1.3 主要实验仪器第33页
        3.1.2 实验方法第33-47页
            3.1.2.1 茶树总RNA提取第33-34页
            3.1.2.2 单链cDNA的合成第34-35页
            3.1.2.3 获得目的基因中间片段第35-38页
            3.1.2.4 3'RACE第38-39页
            3.1.2.5 5'RACE第39-41页
            3.1.2.6 高保真获得基因ORF第41-42页
            3.1.2.7 组织荧光定量与实时荧光定量第42-43页
            3.1.2.8 茶树CsPPT基因表达蛋白亚细胞定位第43-47页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7-56页
        3.2.1 茶树组织总RNA的提取第47-48页
        3.2.2 茶树CsPPT基因克隆第48-53页
            3.2.2.1 CsPPT基因ORF的获得第48-49页
            3.2.2.2 CsPPT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9-53页
        3.2.3 CsPPT基因组织荧光定量结果与分析第53-54页
        3.2.4 CsPPT白化前期、白化期和返绿期荧光定量结果与分析第54页
        3.2.5 CsPPT基因表达蛋白亚细胞定位第54-56页
    3.3 讨论第56-58页
第四章 茶树DAHP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性分析第58-72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8-62页
        4.1.1 材料第58-59页
            4.1.1.1 实验材料第58-59页
            4.1.1.2 实验试剂第59页
            4.1.1.3 主要实验仪器第59页
        4.1.2 实验方法第59-62页
            4.1.2.1 茶树总RNA提取第59页
            4.1.2.2 单链cDNA的合成第59页
            4.1.2.3 获得目的基因中间片段第59-60页
            4.1.2.4 3'RACE和5'RACE第60-61页
            4.1.2.5 高保真获得基因ORF第61页
            4.1.2.6 组织荧光定量与实时荧光定量第61页
            4.1.2.7 茶树CsDAHP基因表达蛋白亚细胞定位第61-62页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2-70页
        4.2.1 茶树组织总RNA的提取第62页
        4.2.2 茶树CsDAHP基因克隆第62-67页
            4.2.2.1 CsDAHP基因ORF的获得第62-63页
            4.2.2.2 CsDAHP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3-67页
        4.2.3 CsDAHP基因组织荧光定量结果与分析第67-68页
        4.2.4 CsDAHP白化前期、白化期和返绿期荧光定量结果与分析第68页
        4.2.5 CsDAHP基因表达蛋白亚细胞定位第68-70页
    4.3 讨论第70-72页
第五章 茶树莽草酸脱氢酶和分支酸变位酶的克隆与表达分析第72-86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72-75页
        5.1.1 材料第72-73页
            5.1.1.1 实验材料第72-73页
            5.1.1.2 实验试剂第73页
            5.1.1.3 主要实验仪器第73页
        5.1.2 实验方法第73-75页
            5.1.2.1 茶树总RNA提取第73页
            5.1.2.2 单链cDNA的合成第73-74页
            5.1.2.3 获得目的基因中间片段第74页
            5.1.2.4 3'RACE和5'RACE第74页
            5.1.2.5 高保真获得基因ORF第74页
            5.1.2.6 组织荧光定量与实时荧光定量第74-75页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5-84页
        5.2.1 茶树组织总RNA的提取第75页
        5.2.2 茶树CsSDH和CsCS基因克隆第75-82页
            5.2.2.1 CsSDH和CsCS基因ORF的获得第75-77页
            5.2.2.2 CsSDH和CsCS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7-82页
        5.2.3 CsSDH和CsCS基因组织荧光定量结果与分析第82-83页
        5.2.4 CsDAHP和CsCS白化前期、白化期和返绿期荧光定量结果与分析第83-84页
    5.3 讨论第84-86页
全文总结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4页
致谢第94-9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6-98页
附录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菊花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CmNRT2s和转录因子CmLBD38的功能初步研究
下一篇:茶树精胺合成酶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及与茶树耐寒性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