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长沙信用社绩效管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2-14页
        1.3.1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第12页
        1.3.2 研究的方法第12-13页
        1.3.3 创新点第13-14页
第2章 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理论第14-21页
    2.1 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概念第14-17页
        2.1.1 绩效评价的定义第14-15页
        2.1.2 绩效评价的动因第15页
        2.1.3 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第15-17页
    2.2 平衡计分卡理论第17-20页
        2.2.1 平衡计分卡的来历第17页
        2.2.2 平衡计分卡的理论研究发展第17-18页
        2.2.3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框架第18-20页
        2.2.4 平衡计分卡的核心部分-战略地图第20页
    2.3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长沙信用社现状及引入平衡计分卡必要性分析第21-26页
    3.1 长沙信用社现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问题分析第21-23页
        3.1.1 长沙信用社简介第21-22页
        3.1.2 长沙信用社现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第22-23页
    3.2 长沙信用社现状及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分析第23-25页
        3.2.1 平衡计分卡的优势第23-24页
        3.2.2 平衡计分卡适用性分析第24-25页
    3.3 引入平衡计分卡建立长沙信用社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第25页
    3.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4章 长沙信用社平衡计分卡基本框架设计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构建第26-38页
    4.1 长沙信用社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第26-27页
    4.2 长沙信用社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框架设计第27-29页
        4.2.1 财务层面第27-28页
        4.2.2 客户层面第28页
        4.2.3 安全与环境层面第28-29页
        4.2.4 内部流程层面第29页
        4.2.5 学习与成长层面第29页
    4.3 长沙信用社战略地图的绘制第29-32页
        4.3.1 绘制长沙信用社战略地图的步骤第29-30页
        4.3.2 长沙信用社战略地图模板第30-32页
    4.4 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第32-33页
        4.4.1 总体思路第32页
        4.4.2 基本原则第32-33页
    4.5 长沙信用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第33-35页
        4.5.1 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第33-34页
        4.5.2 长沙信用社平衡计分卡各层面指标的确定第34-35页
    4.6 评价指标预处理方法第35-36页
        4.6.1 评价指标一致化处理第35页
        4.6.2 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第35-36页
    4.7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6页
    4.8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5章 长沙信用社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模型的应用第38-51页
    5.1 长沙信用社实施平衡计分卡的条件第38-39页
    5.2 长沙信用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第39-40页
    5.3 长沙信用社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0-46页
        5.3.1 层次结构模型第40-41页
        5.3.2 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第41-44页
        5.3.3 层次总排序第44-46页
    5.4 长沙信用社运用平衡计分法绩效评价应用第46-50页
        5.4.1 指标数据分析与处理第46页
        5.4.2 总计算过程第46-49页
        5.4.3 综合绩效评价第49-50页
    5.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6章 长沙信用社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模型的评估及建议第51-53页
    6.1 长沙信用社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模型的评估第51-52页
    6.2 对策及建议第52页
    6.3 展望及未来第52-53页
第7章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作者简介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南省土地合作社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衡阳县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