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彩叶植物的定义 | 第12页 |
1.2 彩叶植物的分类 | 第12-16页 |
1.2.1 常规分类方法 | 第12-16页 |
1.2.2 坐标分类方法 | 第16页 |
1.3 植物彩色叶片的形成原因 | 第16-17页 |
1.4 彩叶植物的呈色机理 | 第17页 |
1.5 环境因素对植物叶片颜色的影响 | 第17-18页 |
1.5.1 季节性因素 | 第17页 |
1.5.2 光照的影响 | 第17-18页 |
1.5.3 温度的影响 | 第18页 |
1.5.4 土壤酸碱度及养分结构 | 第18页 |
1.6 彩叶园林植物景观的配置方式 | 第18-21页 |
1.6.1 自然式配置 | 第18-19页 |
1.6.2 规则式配置 | 第19-20页 |
1.6.3 混合式配置 | 第20-21页 |
1.7 园林植物的色彩学心理学 | 第21页 |
1.8 文献综述 | 第21-23页 |
1.8.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8.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9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25页 |
1.9.1 问题的提出 | 第23页 |
1.9.2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1.9.3 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第2章 调查地概况与调查方法 | 第25-31页 |
2.1 怀化地理概况 | 第25-26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5页 |
2.1.2 水文水系 | 第25页 |
2.1.3 地形特征 | 第25页 |
2.1.4 生态资源 | 第25-26页 |
2.1.5 气候条件 | 第26页 |
2.2 调查对象 | 第26-28页 |
2.2.1 太平溪简介 | 第26-27页 |
2.2.2 舞水河简介 | 第27-28页 |
2.2.3 调查地的选取依据 | 第28页 |
2.3 调查方法 | 第28-29页 |
2.3.1 文献研究法 | 第28-29页 |
2.3.2 实地调查法 | 第29页 |
2.3.3 问卷调查法 | 第29页 |
2.3.4 归纳总结法 | 第29页 |
2.4 调查工具 | 第29页 |
2.5 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第3章 太平溪和舞水河沿岸景观植物调查分析 | 第31-43页 |
3.1 彩叶植物实地调查结果 | 第31页 |
3.2 太平溪段彩叶植物调查结果 | 第31-34页 |
3.2.1 种类组成情况 | 第31-32页 |
3.2.2 按季相颜色划分 | 第32-33页 |
3.2.3 按生长习性划分 | 第33-34页 |
3.3 舞水河段彩叶植物种类组成 | 第34-37页 |
3.3.1 种类组成情况 | 第34-35页 |
3.3.2 按季相颜色划分 | 第35-36页 |
3.3.3 按生物习性划分 | 第36-37页 |
3.4 太平溪和舞水河沿岸彩叶植物多方位对比 | 第37-38页 |
3.4.1 彩叶植物种类、季相及生物习性对比 | 第37页 |
3.4.2 彩叶植物景观配置方式对比 | 第37-38页 |
3.5 问卷调查 | 第38-43页 |
3.5.1 问卷调查的标准化设置 | 第38页 |
3.5.2 调查对象来源多样化的必要性 | 第38页 |
3.5.3 调查对象组成分析 | 第38-41页 |
3.5.4 受访对象对彩叶植物的认知程度 | 第41-43页 |
第4章 怀化市沿河彩叶植物景观分析评价 | 第43-63页 |
4.1 太平溪段彩叶植物景观分析 | 第43-50页 |
4.1.1 配置方式分析 | 第43-46页 |
4.1.2 太平溪段景观的园林小品作用赏析 | 第46-49页 |
4.1.3 总体评价 | 第49-50页 |
4.2 舞水河段彩叶植物景观分析 | 第50-55页 |
4.2.1 配置方式分析 | 第50-53页 |
4.2.2 园林小品搭配赏析 | 第53-54页 |
4.2.3 总体评价 | 第54-55页 |
4.3 太平溪与舞水河的彩叶植物景观综合对比评价 | 第55-59页 |
4.3.1 彩叶植物的印象深刻度对比 | 第55-56页 |
4.3.2 季节性景观效果对比 | 第56页 |
4.3.3 受访对象对调查地的景观综合评价 | 第56-58页 |
4.3.4 对彩叶植物的数量建议 | 第58-59页 |
4.4 存在的问题 | 第59-63页 |
4.4.1 彩叶植物种类稀少 | 第59-60页 |
4.4.2 彩色植物的搭配以及色彩丰富度不够 | 第60-61页 |
4.4.3 彩叶植物的维护度不够 | 第61-63页 |
第5章 彩叶植物景观改造建议及方案 | 第63-78页 |
5.1 改造建议 | 第63-65页 |
5.1.1 开发湖南省内现有优势植物资源 | 第63-64页 |
5.1.2 科学合理地引进适合怀化的外来树种 | 第64-65页 |
5.1.3 提高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及管理水平 | 第65页 |
5.2 太平溪段景观改造方案 | 第65-71页 |
5.2.1 景观现状分析 | 第65-66页 |
5.2.2 改造区域的选取 | 第66-67页 |
5.2.3 太平溪段改造方案彩色平面设计图 | 第67页 |
5.2.4 改造方案中的怀化地域性文化特征分析 | 第67-68页 |
5.2.5 改造后的太平溪景观意向图 | 第68-71页 |
5.3 舞水河段改造方案 | 第71-78页 |
5.3.1 一桥到二桥段景观现状分析 | 第71-72页 |
5.3.2 二桥到三桥段景观现状分析 | 第72-73页 |
5.3.3 拟改造的区域 | 第73-74页 |
5.3.4 舞水河段改造方案彩色设计平面图 | 第74页 |
5.3.5 改造方案中的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分析 | 第74-75页 |
5.3.6 改造后的舞水河沿河景观意向图展示 | 第75-78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8-83页 |
6.1 结论 | 第78-79页 |
6.1.1 太平溪段彩叶植物资源信息 | 第78页 |
6.1.2 舞水河段彩叶植物资源信息 | 第78页 |
6.1.3 植物景观园林配置方式对比 | 第78页 |
6.1.4 整体景观表现力对比分析 | 第78-79页 |
6.2 创新点 | 第79-80页 |
6.2.1 首次对怀化市河流沿岸的彩叶植物景观进行分析 | 第79页 |
6.2.2 对太平溪和舞水河的沿岸植物景观进行全方位调查分析 | 第79页 |
6.2.3 通过问卷调查对怀化市的沿河景观进行了深入分析评价 | 第79-80页 |
6.3 不足之处 | 第80-81页 |
6.3.1 需要对怀化市相关彩叶植物的引种适应性进行深入研究 | 第80-81页 |
6.3.2 未能通过相关色彩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 第81页 |
6.4 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1:怀化市沿河彩叶植物景观效果调查问卷 | 第87-89页 |
附录2:太平溪及舞水河实地调查图片一览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作者简介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