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基于转录组的泥东风螺EST-SSR标记开发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2页
    1 泥东风螺第12-13页
    2 转录组第13-16页
        2.1 转录组学第13-14页
        2.2 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第14-15页
        2.3 软体动物转录组分析研究进展第15-16页
    3 表达序列标签微卫星第16-19页
        3.1 微卫星第16-17页
        3.2 表达序列标签微卫星第17-18页
        3.3 微卫星标记的应用第18-19页
    4 水生动物线粒体研究进展第19-21页
        4.1 水生动物线粒体基因特点第19页
        4.2 线粒体基因在水生动物中的研究与应用第19-21页
    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泥东风螺转录组测序与分析第22-44页
    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2-31页
        1.1 试验材料第22-23页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23页
        1.3 cDNA文库构建第23-29页
        1.4 数据处理第29-3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1-42页
        2.1 RNA提取和转录组文库的构建第31页
        2.2 序列拼接和分析第31-33页
        2.3 泥东风螺转录组中EST-SSR标记分析第33-35页
        2.4 基因开放阅读框及基因拷贝数分析第35-37页
        2.5 功能注释、基因分类和代谢途径分析第37-42页
    3 讨论第42-44页
        3.1 泥东风螺与其它贝类转录组的比较第42-43页
        3.2 泥东风螺转录组中EST-SSR标记第43页
        3.3 泥东风螺转录组数据的生物信息分析第43-44页
第三章 含EST-SSR序列的生长相关基因发掘与克隆第44-54页
    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45-47页
        1.1 试验材料第45页
        1.2 含EST-SSR序列的生长相关基因发掘第45页
        1.3 RNA提取第45页
        1.4 基因扩增和克隆第45-4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7-49页
        2.1 含EST-SSR序列的生长相关基因发掘第47页
        2.2 基因克隆第47-48页
        2.3 基因信息分析第48-49页
    3 讨论第49-54页
        3.1 含EST-SSR序列的生长相关基因发掘第49-50页
        3.2 TBC-1基因第50-51页
        3.3 FGFR1基因第51-54页
第四章 泥东风螺EST-SSR标记开发与利用第54-74页
    1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54-58页
        1.1 试验材料第54-55页
        1.2 试验方法第55-5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8-70页
        2.1 F_1群体形态性状相关性分析第58-61页
        2.2 基因组DNA提取质量第61页
        2.3 PCR扩增条件优化第61页
        2.4 微卫星位点的主要遗传学参数的计算第61-69页
        2.5 泥东风螺野生群体遗传结构第69页
        2.6 EST-SSR标记与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第69-70页
        2.7 BL-106位点基因分析第70页
    3 讨论第70-74页
        3.1 人工养殖F_1代泥东风螺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第70页
        3.2 泥东风螺EST-SSR标记开发第70-71页
        3.3 EST-SSR标记分析泥东风螺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第71-72页
        3.4 EST-SSR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第72页
        3.5 BL-106位点基因分析第72-74页
第五章 泥东风螺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与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第74-85页
    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74-77页
        1.1 试验材料第74页
        1.2 试验方法第74-7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7-83页
        2.1 线粒体基因扩增结果第77-79页
        2.2 线粒体基因同源性分析第79页
        2.3 线粒体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第79-83页
        2.4 泥东风螺三个群体的线粒体基因多态性分析第83页
    3 讨论第83-85页
        3.1 贝类动物线粒体基因的同源性和进化第83页
        3.2 泥东风螺线粒体基因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第83-85页
小结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6页
致谢第96-97页
作者简历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异黄酮对巴马香猪初情启动及卵泡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
下一篇:湘南湘中烟区烤烟质量风格评价及特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