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戏剧艺术论文--中国戏剧艺术论文--地方剧艺术论文

变易与恪守:南木特藏戏传承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5-10页
绪论第10-26页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第10-13页
    二、本论题的相关研究动态第13-19页
    三、田野经历及研究方法第19-22页
    四、论文基本结构第22-26页
第一章 南木特藏戏的源起第26-46页
    第一节 南木特藏戏诞生的文化土壤—安多藏区第26-32页
        一、安多藏区的时空范围界定第26-28页
        二、安多藏区各文化区的生成第28-30页
        三、安多藏文化区的文化特征第30-32页
    第二节 南木特藏戏的萌芽—对“圣地西藏”的向往第32-40页
        一、安多地区—藏传佛教下路弘法的沃野第32-35页
        二、安多僧人留学西藏的传统第35-40页
    第三节 南木特藏戏的诞生—模仿“圣地西藏”第40-42页
        一、模仿圣地寺院建制第40-41页
        二、僧侣自娱—隆务寺南木特藏戏第41-42页
        三、佑护雪域安康—拉卜楞寺南木特藏戏第42页
    本章小结第42-46页
第二章 南木特藏戏的文化特质第46-74页
    第一节 南木特藏戏的宗教性第46-50页
        一、以僧侣为演员的班社体系第46-47页
        二、宗教教义的宣扬第47-49页
        三、展演功能的宗教性第49-50页
    第二节 南木特藏戏的民间性第50-62页
        一、旋律音调的民间音乐化第50-60页
        二、叙事体系的民间性第60-62页
    第三节 南木特藏戏的艺术性第62-71页
        一、借鉴京剧艺术表现手法第62-64页
        二、注重舞台美术的运用第64-65页
        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第65-71页
    本章小结第71-74页
第三章 变易:南木特藏戏传承的作用方式第74-120页
    第一节 传播方式的变易有利于传播第74-83页
        一、馈赠—寺院至寺院的传统途径第75-78页
        二、请愿—寺院至民间的传播第78-82页
        三、共享—民间至民间的传播第82-83页
    第二节 展演功能的变易有利于满足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第83-96页
        一、修行仪轨—自我修行第83-85页
        二、以戏代仪—慰藉心灵第85-92页
        三、戏乐—娱乐休闲第92-93页
        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第93-96页
    第三节 传承载体的变易有益于南木特藏戏的存续第96-107页
        一、融入俗人的僧侣班社第96-99页
        二、村落为单位的村民自主结社第99-104页
        三、专业演出剧团第104-106页
        四、校园剧团第106-107页
    第四节 艺术表现形式的变易以增强审美特质第107-119页
        一、旋律音调在地化第107-117页
        二、乐队编制特色化第117-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四章 恪守:南木特藏戏传承的内在结构第120-172页
    第一节 恪守神圣性以满足民众观照内心需求第120-135页
        一、“音声”的神圣性第121-130页
        二、器物的神圣性第130-133页
        三、功能的神圣性第133-135页
    第二节 恪守歌舞性以符合视听习惯的审美需求第135-159页
        一、“歌”的恪守第135-146页
        二、“舞”的恪守第146-159页
    第三节 剧目恪守主题与藏族价值观相吻合第159-170页
        一、慈悲利他第160页
        二、向美第160-162页
        三、圆满第162-170页
    本章小结第170-172页
第五章 移步换形神不离:变易与恪守的辩证统一第172-186页
    第一节 变易中的恪守第172-178页
        一、新曲调恪守原有旋律音调第172-176页
        二、题材变易恪守剧目主题第176-177页
        三、剧口结构变易恪守喜—悲—喜的关目设计第177-178页
    第二节 恪守中的变易第178-185页
        一、老调新唱第178-182页
        二、歌舞翩翩第182-184页
        三、以悲凸喜第184-185页
    本章小结第185-186页
结论:变易与恪守—南木特藏戏传承的主要机制第186-188页
附录1:南木特藏戏采访实录第188-194页
附录2:南木特藏戏田野调查图片第194-202页
参考文献第202-210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210-212页
致谢第212-214页
个人简历第214-217页

论文共2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Q社工机构在L街道社区治理中的角色扮演
下一篇:夏丏尊作文观对高中记叙文教学指导意义初探